中国向国际社会发出明确信号:台湾地区的外债不予承认、外部军事介入必将遭受坚决反击

地缘历史 2025-11-26 13:50:28

中国向国际社会发出明确信号:台湾地区的外债不予承认、外部军事介入必将遭受坚决反击、台独势力海外资产归属问题已有定论,这三项声明如同三把利剑,直指"台独"势力的命门,标志着两岸统一进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北京方面发出的信号异常清晰。对于台湾地区当局试图以主权名义举借的外债,大陆方面在统一前将不予承认。   这并非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坚实法理依据的严正声明。   赖清德当局不断推高的财政赤字,尤其是过去八年间激增四成的防务预算,正在将台湾民众推向危险的深渊。   这些钱,大量流入了美国军火商的口袋。   这笔账,大陆不会背,更不会让全体中国人民为“台独”的疯狂赌博买单。   国际法中的“恶债不继承”原则,为这一立场提供了坚强支撑。   当一笔债务的目的违背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继承政府便没有义务偿还。   这一定义,精准地描摹了民进党当局“以武谋独”所欠下的巨额债务。   历史的镜子早已映出现实的答案。1979年中美建交,北京就明确拒绝继承民国政府时期的债务。   2017年,当一批1947年发行的美金公债被发现时,台湾当局财政部门自己的裁定也是“国家统一前不予处理”。   这充分说明,台湾作为中国一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法律地位,决定了其不具备主权举债的资格。   11月26日,国台办发言人彭庆恩的表态,再次敲响了警钟。他直指民进党当局的“倚外谋独”,正在严重挤压岛内民生福祉。   国防部发言人蒋斌在11月14日的发言则揭示了另一个残酷现实:近四分之一的志愿役士兵选择提前退伍。   人心向背,可见一斑。台湾青年,并不愿被绑上“台独”的战车。   第二把利剑,直指外部干涉势力。北京已通过联合国框架,援引《联合国宪章》第51条赋予的自卫权,向全世界划下红线。   任何形式的外部军事介入,都将被视作对中国主权的直接攻击。   这不仅是警告,更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因战略误判而引发冲突的风险。模糊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   美日等国近10亿美元的对台军售,以及在台海周边频繁举行的军事演习,不断推高着地区的紧张局势。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甚至公然鼓吹,所谓“台湾有事”可触发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为自卫队的介入制造借口。   这种玩火行径,正在将日本自身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中国的回应,是行动。代号“海峡雷霆-2025A”的系列演训,全面展示了解放军拒止外部干涉的强大能力。   东部战区海警力量的环岛执法巡查,以及对M503航线的常态化使用,都在重塑台海的法理与现实格局。   这是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自信。   2025年11月,搭载了电磁弹射技术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完成首次海试。   这艘巨舰的入列,标志着解放军的两栖快速投送和立体登陆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国防部在11月14日正告日本,若胆敢军事介入,“必将碰得头破血流”。《解放军报》的文章更是直言,届时日本“全国将沦为战场”。   第三把利剑,则指向了“台独”分子最后的退路——藏匿于海外的资产。北京的立场已经明确:台湾地区的所有海外资产,其所有权属于中国。   统一之后,凡是被“台独”势力非法侵占、转移的资产,都将被依法清查追缴。妄图掏空台湾、卷款外逃的幻想,可以休矣。   尼加拉瓜与台湾“断交”后,将原“使馆”等资产移交北京,这为此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国际法实践范例。惩戒的利刃,也早已出鞘。   2025年7月,海关总署废止“台独”顽固分子沈伯洋关联企业的注册资格。   6月,公安机关公开悬赏通缉20名台“资通电军”成员。这些行动,精准打击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   2025年11月,国台办宣布悬赏征集“台独”打手温子渝、陈柏源的犯罪线索,并明确指出,惩戒措施只针对极少数怙恶不悛的“台独”分子,而非广大台湾同胞。   这种精准切割,旨在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最顽固的敌人。   这三把利剑,并非孤立的举措,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系统性战略。   它以国际法为基石,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精准的经济和法律手段为先导,共同构筑起一个“台独”势力无法逾越的天罗地网。   这标志着祖国统一的进程,已从过去的“社会协商”阶段,开始向更具实质性的政治解决阶段过渡。

0 阅读:1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