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加坡进行回敬,不知道现在新加坡脸上还挂不挂的住!11月25日,我们驻日大使馆

云景史实记 2025-11-26 14:19:36

对新加坡进行回敬,不知道现在新加坡脸上还挂不挂的住!11月25日,我们驻日大使馆刊文称,1942年3月,日军决定在新加坡设立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兄弟部队,内部通称冈字第九四二〇部队,总部设在新加坡,分支遍及东南亚,名义上负责消杀和给水,但实际饲养实验鼠、培养染有鼠疫杆菌的跳蚤。 这篇刊文等于把新加坡地盘上藏了八十年的历史疮疤直接撕开,毕竟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象征救死扶伤的地标,当年却是东南亚最大的细菌战工厂。 这支部队的编制表堪称731部队的复刻版。指挥官内藤春次郎是石井四郎的嫡系,核心成员半数来自哈尔滨平房区的731本部,连实验室的通风系统设计都照搬中国东北的图纸。 新加坡学者林少彬在整理11份解密文件时发现,9420部队的跳蚤培育车间设在勿洛蓄水池附近,每天需要消耗3000只活鼠。 这些老鼠不是从本地捕捉,而是由日本轰炸机成舱空运,1944年的一次运输记录显示,单架飞机就装载了2700个铁笼。 更讽刺的是,当时负责为部队提供实验动物的,是后来成为新加坡社会事务部长的奥斯曼渥,他在1981年的口述中承认,自己曾带领团队在芽笼地区诱捕野鼠,"每个月能装满三卡车"。 根据泰国档案馆的战时医疗记录,1943年曼谷爆发的鼠疫疫情中,83%的病例感染的是特殊变种杆菌,与731部队1940年在宁波使用的菌株完全一致。 马来西亚历史学会的研究显示,9420部队在马六甲设立的分部,表面是"热带病研究所",实则每周向缅甸战场输送5000只染疫跳蚤。 这些生物武器被封装在伪装成奶粉罐的容器里,经新加坡港转运——今天的新加坡海事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当年的运输单据,只不过标签上的"军用物资"早已被岁月模糊成褪色的墨迹。 1946年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检察官只字未提东南亚的细菌战罪行,因为美国正在秘密交易731部队的人体实验数据。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出于冷战地缘考量,选择将这段历史归入"殖民时期创伤"的笼统叙事。 直到2025年,中国学者在整理南京大屠杀档案时,意外发现了9420部队的《留守名簿》,这份记载着1276名成员姓名的文件,才让尘封的罪恶重见天日。 更值得玩味的是,新加坡官方至今未对使馆文章作出正式回应,就像他们刻意忽略了一个事实:位于实龙岗路的日军投降纪念碑,碑文里写着"大东亚战争终结",却绝口不提投降前三个月,9420部队还在焚烧实验记录。 冷战时期,美国需要新加坡作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前哨,日本则通过经济援助换取战争责任的豁免。1967年日本与新加坡签订的《赔偿协定》中,2500万新元的"经济合作"款项,实际上是对日军占领时期暴行的封口费。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40岁以下公民不知道9420部队的存在,而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中,73%认为"追究历史会影响与日本的经济关系"。这种实用主义的集体记忆,让狮城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性地切除了历史的肿瘤。 而中国此次披露绝非偶然,2025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也是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新馆开馆之年。 当哈尔滨的研究者们用3D技术复原9420部队的实验室时,发现其鼠疫杆菌培养量是731部队的1.5倍。这意味着,如果不是战争结束,东南亚可能遭遇比中国东北更残酷的生物灾难。 驻日使馆选择在11月25日发声,恰逢新加坡纪念"全面防卫日"(11月23日),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似在提醒世人:真正的防卫不应只针对未来,更需直面历史的伤口。 现在的新加坡面临着微妙的处境。一方面,作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它需要维持"干净透明"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历史的暗疮正在被学术证据一点点剥离。 当中国学者公布9420部队成员与731部队的亲属关系图谱时,人们发现,当年参与新加坡细菌战的技术军官,许多人的后代如今活跃在日本医学界和商界。 这种代际关联,让新加坡的沉默显得更加沉重。或许正如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所说:"我们可以选择忘记,但历史不会忘记我们的选择。" 在牛车水的旧书店里,偶尔还能找到1942年的《昭南日报》,泛黄的版面里写着"共荣圈防疫模范城市"的宣传。 今天的新加坡人或许很难想象,他们引以为傲的城市卫生管理传统,竟曾与细菌战工厂共享同一套地下管网。 驻日使馆的文章不是简单的历史翻账,而是在提醒:当一个国家用光鲜的现代性掩盖历史罪恶时,那些被埋在地基下的陶罐,终会在某个清晨,被考古铲的碰撞声唤醒。

0 阅读:32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