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的麦田里,78岁的父亲稳稳站在木制“擦子”上,50岁的儿子开着拖拉机缓缓前

轩叔观察 2025-11-27 10:17:27

在河北的麦田里,78岁的父亲稳稳站在木制“擦子”上,50岁的儿子开着拖拉机缓缓前行,这对父子搭档只用三四天时间,就完成了200亩麦田的播种覆土工作。[给你小心心] 这种叫“擦地”的老法子,在华北平原传承已久,简单的木板和绳索制成的“擦子”,靠人调整重心来控制摆动,能把麦种均匀盖进土里,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对地形复杂的田块特别管用。 儿子说,现在播种时间紧,地块又分散大型机械反而不如这个老伙计来得灵活,不仅省油钱,还能抓住最佳农时,效率一点不比现代农机差。 老农具藏着不少智慧。比起重型机械,木制“擦子”对土壤更友好,不会压实地块。在坡地和小块田里,它的优势更加明显——轻便灵活,转弯抹角都方便。 关于50岁儿子和78岁老爸一起耙地,在麦田上演“轻功”的事件,引发了不少网友热议。 “看到这对河北父子的播种方式,真是被他们的智慧和默契打动了!78岁的老人站在“擦子”上像滑雪一样控制平衡,50岁的儿子开着拖拉机稳稳前行,三四天就完成200亩地的播种,这效率比大型机械还高。” “这种传统农具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不少学问,老人通过重心变化控制“擦子”左右摆动,把麦种均匀埋进土里,这种技艺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现在年轻人会这种手艺的越来越少了,能像这样父子搭档传承下来的更是难得。” “这种代际协作的温情很让人感动,老人凭着几十年种地经验判断农时和力度,儿子用拖拉机代替了以前的牲口,两代人各展所长,这种田间地头的传承,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在你们家乡还有哪些正在消失的传统农耕技艺?你觉得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闻和思考! 信源:新华社

0 阅读:15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