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晚清一名九品官员与自己的妻子的一张合影,从官员妻子的衣着来看,他们生活的并不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1-27 13:48:10

这是晚清一名九品官员与自己的妻子的一张合影,从官员妻子的衣着来看,他们生活的并不是很富裕,甚至可以说是有点穷,那么清朝的九品官员是什么样的待遇呢?   合影里的官员站得笔直,旁边的妻子神色中透着一丝疲惫。镜头里,女人的衣服补丁摞补丁,发髻也没精心打理。这样一组照片,乍一看像老百姓的日常,仔细一瞧,男子却顶着官帽、身穿补服。谁能想到,堂堂大清朝的九品官,家里竟然过得这么紧巴?   英国摄影师汤姆逊在《中国与中国人影像》里还拍到不少类似画面,衣衫单薄的官员、眉头紧锁的家眷,晚清的底层官员生活困窘,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什么样的官,日子居然过成这样?   清朝的俸禄制度,就是明朝那套“薄俸制”的翻版。九品官员一年下来能拿多少?正九品一年才33两1钱1分4厘白银,再加点禄米,折算起来也就不到40两。晚清时一两银子大致能买一石米,九品官员一年工资,买米也就四十石。家里要是有五口人,光吃饭就得花掉一半。   学者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里算得明明白白,一个普通家庭年花销五十两起步,九品官员纯靠俸禄,根本养不活家。养廉银制度在雍正年间推出,本意是让官员清正廉洁,七品以上的官员能多拿点补贴,可九品官员几乎捞不到什么好处。   这个政策让底层官员的日子更窄了些。现实硬生生地摆在面前,俸禄低得让人喘不过气,官帽再亮堂,兜里也难有余钱。   再看这合影,妻子的衣着简朴,脸上没什么笑意。九品官员虽然品级低,但出门还得顶戴花翎,穿补服,逢年过节还得象征性地给同僚送礼。光这些花销,就能吞掉家里大半收入。   上有上司要巴结,下有百姓要打交道。官场上的应酬成了生活的沉重负担。根据《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的档案,晚清九品官员家庭开支里,六成都花在了应酬上。家里女人只能省吃俭用,把钱都攒给男人撑场面。死要面子的背后,是一家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那样的环境下,九品官员要维持生计,只能在夹缝里讨生活。晚清财政本就捉襟见肘,鸦片战争后国库空虚,下到九品官,想靠工资养家根本不现实。基层官员手停口停,就容易滋生“陋规”:收点小礼、拿点烟火钱,甚至明里暗里收受点小贿赂。   光绪年间有个九品巡检因为贪污被查,涉案银两总共还不到十两。对比高官动辄上万两的贪污案,这点钱都不够塞牙缝。法学史学者邱永明统计过,晚清九品官员涉案金额普遍很低,远不如上层。   基层官员的穷困,并非偶然。制度设计本身就让九品官成了“夹心层”:既享受不到高官的丰厚待遇,又要承担“官”的责任和压力。每逢升迁、调任、考核,九品官员还得东拼西凑地打点关系。养廉银发不到他们头上,俸禄又少得可怜,只能靠旁门左道补贴家用。   晚清的社会结构,也在这种制度性贫困中逐渐崩塌。底层官员入不敷出,逼得他们要么放弃理想,要么铤而走险。有人说,晚清灭亡,不只因为外敌,更是因为制度把基层官员推向绝路。   光绪年间的基层贪污案多如牛毛,但大多数涉案金额微不足道。高官的贪腐是大水冲龙王庙,九品官员的贪腐,只能算是“蚂蚁啃骨头”。邱永明的研究显示,晚清九品官员的涉案银两平均还不到十两。对比高层动辄上万两的贪污案,底层的贪腐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自救。官场生态日益恶化,底层官员成了制度的牺牲品。   照片上的夫妻,像无数晚清基层官员家庭一样,用一张合影定格了那个动荡年代的无奈与坚忍。 参考:新民晚报  :清代京官俸禄知多少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