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起惊雷 美俄核心密谈被捅到台前 11月26日,俄罗斯官员就美国彭博社公布美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与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10月14日通话记录一事作出强烈回应,称此举“不可接受”,是有人意图破坏俄美就乌克兰问题对话的“混合信息战”一部分。 彭博社甩出的文字记录显示,威特科夫在通话中向乌沙科夫“建议”如何向特朗普推介乌克兰和平方案,还声称源自“录音”却未透露获取方式。俄方当场炸了——乌沙科夫明确表示,通话内容“不打算公开”,泄露者是想阻挠俄美关系改善的“黑手”,甚至排除了参与者泄密的可能。 更耐人寻味的是乌沙科夫的类比:他搬出2017年弗林事件——当年弗林因与俄大使通话泄露被迫辞职,最终虽被特朗普赦免,但信任早已碎了一地。如今这出“故技重施”,难道是想给刚有缓和的俄美关系再泼冷水? 特朗普急着撇清,说威特科夫的做法是“常规操作”,否认“指导”俄方。可俄方根本不吃这套:总统特别代表德米特里耶夫直接打脸,称另一段所谓“通话记录”是伪造的;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更狠,点名西方媒体被欧洲国家当枪使,专门干破坏俄美关系的勾当。 乌沙科夫早警告过:“谈话泄露就没法合作,信任无从谈起。”现在看,这话像句预言——俄美在乌克兰问题上刚试探着坐下来谈,就被“录音门”搅了局。所谓“和平方案”,还没递到特朗普面前,先成了华盛顿内斗的牺牲品。 这哪是“常规操作”?分明是把外交当儿戏。当“私密对话”变成公开炒作的工具,当“信任”被一次次泄露撕成碎片,俄美关系正常化怕是又要绕回原点。西方媒体嘴里的“信息自由”,怎么看都像给“混合战”披了件合法外衣。 当“录音门”成了政治工具,俄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话,还能有多少真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