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头脑了!河北一孩子发烧到40度,吃药不管用,不料,爸爸竟然故意惹孩子生气,然后假装和儿子对打,孩子打不赢,委屈得不行,被打得崩溃大哭!没想到看到孩子哭了,爸爸却笑了,妈妈也不帮忙,妈妈透露:这是医生推荐的方法,出汗就退烧了 ,一家一个方式! 体温计上的数字几乎要蹦到40度,手里攥着的退烧药却像扔进大海的石子,完全没有效果。河北的一对父母此刻的无助,只有经历过孩子高烧的人才能理解。 平时像小牛犊一样结实、几乎一年都不生病的三岁儿子小宇,这次却突然发高烧,让家长心急如焚。 熬了一整天一夜,孩子手脚滚烫,夫妻俩怕他会出现惊厥,半夜抱着他直奔医院。 医生给出的建议出乎意料:如果药物退不下烧,就让孩子哭一场。 并非迷信偏方,而是有科学依据。三岁以下的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主要依靠皮肤散热。 哭泣时,全身肌肉用力,呼吸加快,相当于先“主动产热”,然后通过出汗带走体内热量。这让家长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哭,也能帮助身体降温。 回到家,爸爸硬着心肠,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抢过来,还故意板起脸,假装很生气,好像在和孩子比拼意志力。小宇浑身难受,眼睛里带着泪花,一脸懵圈,还鼓起腮帮子想“顶嘴”。妈妈在旁边忍着笑,刻意不去哄,让孩子自己哭出汗。平时被捧在手心的小宇,很快就崩溃,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爸爸继续保持“坏人”角色,不停挑逗孩子,让他哭得更用力。 几分钟后,小宇全身湿透,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像刚从水里出来一样。奇迹般的效果出现了:妈妈再摸孩子额头,滚烫的温度开始慢慢下降。原本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 这件事在网上被分享后,引发网友既心疼又忍俊不禁的评论。有人说这是“为了退烧引发的信任危机”,爸爸演坏人,妈妈在旁边录像不帮忙,夫妻俩的临场表现像拿奖一样。 可仔细看,其实透出了家长在这个季节里的无奈:如果吃药有效,谁愿意让孩子受这种折磨? 实际上,不管是医生建议的“哭出汗”,还是有的家长尝试的“挠痒痒笑出汗”,目的都是一样的——帮助身体散热。退烧药作用在体温中枢,而这些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让热量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孩子。有些孩子本身虚弱、精神不佳,就不能勉强使用;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确保孩子水分充足,避免脱水。 医生和家长也都强调,这只能算是无计可施时的“下下策”。三个月以内的婴儿或者状态差的孩子,一旦高烧必须立即送医院,不能盲目尝试。退烧没有万能公式,关键是观察孩子的体质和状态,急中生智,但一定要小心谨慎。

lyxzsg
出汗的方法有很多种,唯独对打是最不推荐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