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煮青蛙:37万亿美债为何还没“炸”?

运赛过去 2025-11-27 16:02:02

美债已经滚到 37 万亿了,为啥还没暴雷?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国短时间内不会轻易倒下。美国现在的情况有点像温水煮青蛙,虽然水温在慢慢升高,但还能勉强适应。 美国从二战后就开始借钱花,里根时代那会儿就公开说借债能拉动经济,利息算上通胀其实是赚的。从那以后,各届政府都爱这招,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一闹,赤字直线上窜。2025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就奔着1.8万亿去了,比前几年还猛。债务上限这玩意儿呢?国会总在最后一刻抬高,2025年7月又加了5万亿上限,总算没卡壳。结果呢?债从34万亿滚到37万亿,用了不到一年,速度是过去平均水平的双倍。CBO那帮人估算,到2035年,这数字能顶到GDP的118%,利息支出得飙到1.8万亿一年,挤占其他开支的空间越来越大。 为啥还没崩?说白了,美元这张王牌还在手。全球贸易,尤其是石油和大宗商品结算,还得用美元,各国央行外汇储备里美元占比虽降到59%,但还是老大。各国为了稳汇率和流动性,得囤美元,顺手买美债当避险资产。这就给美国铺了条借新还旧的路子:旧债到期,发新债还上,再多借点补赤字。2025年2月,光海外私人资金就净流入2293亿美元,日本增持466亿,中国虽减持多年但1-2月又加了点,现在持仓7800多亿,英国也跟进101亿,总持债超1.1万亿。日本是中国以外的最大海外债主,英国排第三。这些老主顾一买,美国债市就稳,收益率曲线也没乱套。 美联储在这儿也出力不少。它持有超过8万亿美债,相当于最大的单一债主。2025年,美联储放缓缩表步伐,每月还买800亿国债,注入流动性帮政府卖新债。鲍威尔那帮人在会议室里敲定决议后,交易员几分钟就抢光新债。这套操作听着像左手倒右手,但因为美元信用硬,大家还认。国内呢?社保基金、退休金、银行和基金也得接盘,左手倒右手缓解了点压力。加上美联储的逆回购工具,资金链条没断,市场情绪稳得住。 不过话说回来,这稳是假象,问题早埋下了。利息这块儿最要命,2025财年光付息就9700亿,占财政收入的19%,比国防开支还高。以前利率低还凑合,现在利率上3.393%,每多借一笔利息就多滚一圈。政府收入5.5万亿,一大块儿喂债主,剩下的修路建桥、福利教育就捉襟见肘。国会预算办公室直言,这么下去,财政内生动力被侵蚀,投资能力直线下滑。两党在那儿扯皮,共和党爱砍福利,民主党护医保社保,谁也不想得罪选民,结构性改革?门儿都没有。结果就是债务上限辩论成家常便饭,2025年3月还动用退休基金应急,5月又警告8月可能耗尽资源。 更麻烦的是外面那股风,去美元化的苗头越来越明显。BRICS峰会2025年7月在巴西开,巴西总统卢拉本想推共同货币,结果特朗普一嗓子吼100%关税,卢拉立马缩了,改成本地货币结算试点。俄罗斯和中国领头,能源贸易20%转本币,伊朗沙特也跟上。CIPS系统到2025年1月连了119国4800家银行,虽比不上SWIFT,但人民币国际化加速,41国跟中国签了元结算协议。全球央行2024年狂买1045吨黄金,2025年势头不减,波兰带头90吨,新兴市场跟风。中国连续增持黄金,就是对冲美债风险。美元在外汇储备里份额虽稳,但贸易结算里,本币比例升了,亚洲能源交易少用美元了。 这些事儿堆一块儿,美国内部也乱。犹太裔背景的华尔街大佬们推全球化金融,贝莱德啥的开始往中国印度扔钱,投半导体电动车留后路。本土白人派想再工业化,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壁垒一拉,矛盾就明摆着。美联储名义上国会授权,总统任命董事会,但金融话语权这块儿,忽略不了。2025年评级机构两家把美国信用降级,市场虽没慌,但投标倍数降到1.9,长期债卖不动了,大家偏爱短期债,怕被套牢。 总的看,这债没暴雷,是因为美元霸权和美联储兜底,借新还旧还能转,全球信任惯性在。但利息压顶,财政失衡,两党内耗,去美元化推进,这些雷早晚炸。专家吵翻天,一派说末日将至,美元霸权侵蚀,全球海啸;另一派乐观,经济韧性强,美联储工具足。社交媒体上,老百姓吐槽庞氏骗局,全世界给美国擦屁股,担忧波及自家日子。媒体呢?财经类客观点风险,强调韧性。

0 阅读:62

评论列表

呜嘟

呜嘟

1
2025-11-28 07:12

[doge][doge][doge]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