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成说过去的文章

三原李靖故居。李靖故居位于三原县城北4公里处的鲁桥镇东里堡,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唐代卫国公李靖的故居。这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花园,当时称李氏园,也称唐园,俗称东里花园。唐代著名诗人张籍游此园后,曾走笔写下《三原李氏园宴集》赞美:“莫春天早孰,邑居苦嚣烦。言从君子乐,乐彼李氏园;……”后因战火,唐园成为一片废墟。李靖故居里面的主要景观有:唐代建筑读书堂、鱼池、望月楼;宋代建筑挂云楼、妙香亭;清代建筑望稼楼还有奇观紫腾抱杨、早期中共党员史可轩烈士陵墓、陨石以及关中八景的缩影

唐敬宗李湛庄陵。在我看来,庄陵是比端陵好一点的,神道更长,石刻体型也更大些,细节也更多一点。为什么创造了会昌中兴的一代明主陵寝规格竟然比不上自己昏庸无道的大哥呢?这是因为唐陵往往是继任者给前任君主修建陵寝。文宗作为敬宗弟弟,离哥哥更亲近一些,而宣宗作为武宗的叔叔,在政见上大为不同。所以端陵石刻矮小粗疏,而庄陵与前代光陵石刻规模差不太多。

作为唐朝开国创业的帝王,史学界对李渊的评价不一。有观点认为他优柔失断,赏罚不明,冤杀功臣,从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李世民之力。也有观点认为他存在深谋多算、富有远见的一面。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确立了有唐一代的基本制度、政策,为后来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确实,李渊不可否认的作为一代雄主,开创了289年的大唐帝国,只不过由于儿子的光芒太过耀眼,俨然盖过了自己的光辉。李渊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铸成大错,导致玄武门之变,后黯然神伤,退居幕后。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分馆。今天开馆第二天,人貌似比第一天多,也是因为元旦假第一天,大家尽量十点前去,早点排队,也好停车。只带身份证就够了,感觉这个博物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有秦宫的风格建筑特点。目前展品看点还可以,有金饼、兵马俑、铠甲、陶罐等,虽比不上陕历博的展品,但依然展现了我们咸阳的文化特点。展品主题主打“秦汉”“统一”等,比较值得一看,但人比较多,很难但展品跟前仔细欣赏,改日人少了再前来细细品味一番。

金川湾石窟。金川湾石窟,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石桥镇金川湾村西侧,始建于唐朝。 
金川湾石窟为单窟,为陕西境内第二大佛。面阔9米,进深7.30米,高8米。坐像残高5米,宽2.15米,座高0.28米。石窟左右两边分7层刻满经文。西壁经文分上下7段,有200行,行33字。东壁上下亦有7段经文,每段210行,每行31字或42字。南壁正中设主佛龛,龛内雕有连山石的释迦佛像,通高4.66米,宽2.1米。 
2003年9月24日,金川湾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金川湾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家大院。1970年,唐廷铨墓被挖开,尸体丢弃到荒野,部分文物现在收藏于唐家大院之中。如今,经过修复,原址展示,游客可以从两边的楼梯进入到墓室里面。 
整座墓为庭院楼阁式的建筑,深约6米,大气磅礴。墓室顶部是仿木结构的砖雕,可以看到屋脊、房檐、斗拱、椽瓦等,重檐飞拱,富丽堂皇。墓室北面为安放灵柩的地方,两侧为东西耳房,放置各类陪葬品。墓室的墙壁上,镶嵌着大量纹饰繁缛的砖雕和石雕,北侧墓门上方的人物故事画和南侧的四幅石雕屏风最为精彩。其中,石屏风上的四座绘画,应该反映的是“二十四孝”中的故事。但是,墓门上方的人物故事画,讲述的又是什么故事呢?我觉得好像是“黄粱一梦”的故事……

汉武帝茂陵。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世珍宝。《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已金箱,一并埋入陵内。茂陵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底边长:东边243米,西边238米,南边239米,北边234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步,惟茂陵高14丈,方140步。”
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形如覆斗,显得庄严稳重。

咸阳周陵(战国秦王陵)传说为周文王、周武王陵。周文王陵底部周长310米,高11.8米,墓前有清代毕沅所立的碑石。陵北100米处为周武王陵,底部周长285米,高12.3米。两个陵丘保存基本完好,献殿、木牌楼经过修葺和彩绘。东汉后期,在汉家陵阙衰落的同时,被曹丕所说“人以为”的周文王陵、武王陵却在民间被尊奉起来。此后,有了《魏书·地形志》所记的“石安县有周文王祠”。北魏时,长安的州牧和郡守常祀周文武庙。延兴四年(474年)四月,魏孝文帝派东阳王拓跋丕在长安祭周文王和周武王庙,算是秦汉以后对周文武王的最高规格的祭祀。唐贞观、显庆、天宝等年间,均祭周文王于丰,祭武王于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束力周文王、武王祠宇,在咸阳者,宜令有司精加修饰(《文献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