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芹评过去 2023-11-04 15:07:59
邵洵美经常贴钱接济朋友 ,帮沈从文、施蛰存、郁达夫、胡适、夏衍、巴金、老舍等人出书,他家的银元一点点在消耗。 随着上海的沦陷,生意的萧条,属于邵洵美的好日子,更是到了尽头。「一日不如一日。」 邵洵美像变了一个人,做什么都不积极,也不爱提笔了。 盛佩玉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非常无奈:「洵美和我过的日子是穷而又烦躁的。生病!添孩子!弄得他脑子不安静。古话说,穷而后工。可是他也懒得提笔了,日常无所事事,坐着抽烟,香烟抽到板烟,我们过的日子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其实他是一筹莫展、愁闷在心,才会这样子的。」 往日风光,今日连生计都成了问题,万贯家财在自己手中流失,又怎会不心生一丝惆怅呢? 解放前夕,邵洵美昔日的大批好友纷纷往台湾飞去。胡适还为他订了赴台机票,邵洵美不愿意去,他说:「我为国家所做的一切,自有公断。」他要在上海等待解放。但后来时,「工商业主」的帽子,还是扣在他的头上。 为了讨生活,邵洵美去了北京。但生活艰难。 曾经受过邵洵美恩泽的夏衍,看邵洵美如此落魄,便关照北京方面的出版社,邀请他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每月付他200元稿酬。 然而,这还不是邵洵美最艰难的时刻,他的无妄之灾,还在后面。 1958年,邵洵美给远在美国的旧情人项美丽写了封信,希望她转一千美元到香港给生病的弟弟治病。 不料这封信被截获,邵洵美被视为「美蒋tewu」逮捕了起来,蹲进了提篮桥。在提篮桥监狱,邵洵美与贾植芳成了“狱友”。 因为长时间的关押,恶劣的环境以及不营养的饮食,导致邵洵美的身子越来越差。邵洵美找到贾植芳,对他说肺腑之言: 「贾兄,你比我年轻,你还可能出去,我不行了,等不到出去了。我有两件事拜托你,帮我写两篇文章。」 这两篇文章,一是1933年萧伯纳到上海访问,邵洵美当时是世界笔会的中国秘书,负责接待。萧伯纳不吃荤,世界笔会中国分会在「功德林」摆了一桌素菜,参加宴会的人不少,蔡元培、鲁迅、林语堂和邵洵美等人都在。最后是由邵洵美结的帐,但上海的报纸所有报道都没有邵洵美的名字。 这件事,使邵洵美一直耿耿于怀,他希望贾植芳写文章纠正记载的失误。 第二篇文章,则是关于鲁迅在文章中,说邵洵美是「捐班」,花钱雇人代写文章,邵洵美说他的文章实实在在是自己写的,也要请贾植芳澄清一下。 1968年,邵洵美病逝,在他去世21年后,贾植芳写了篇文章,登在《上海摊》杂志上,算是履行了当初对邵洵美的承诺。

0 阅读:1
惜芹评过去

惜芹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