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元老36万两白银被抄家!乾隆大笑'好个清官'背后暗藏惊天权斗

冰希祖宗 2025-09-07 09:19:08

1750年,79岁张廷玉被抄家,当场抄出了36.2万两白银,乾隆哈哈大笑:好你个文官清流!可不久后,乾隆查看记录,脸色铁青,又派人把东西全部退了回去。

乾隆十五年的隆冬,北京城外白雪皑皑,寒风凛冽。内务府大臣德保带着一队侍卫,肃立在张廷玉府邸门外。这位曾经的三朝元老,如今已是79岁高龄,却在晚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危机。 "奉皇上旨意,抄查张廷玉府邸!"德保高声宣读圣旨,侍卫们立刻冲进大门,开始彻底搜查这座曾经权倾朝野的府邸。 几个时辰后,德保站在乾隆面前,汇报抄家的结果:"皇上,我们从张廷玉家中搜出白银三十六万二千两,还有大量字画珠宝和文件。" 乾隆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芒,嘴角上扬:"好你个文官清流!平日里一副清廉自守的模样,私下却敛财如此之多!"他相信,终于抓住了张廷玉的把柄。 谁能想到,这位曾经叱咤朝堂的老臣,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回溯三十年前,张廷玉还只是康熙朝的礼部侍郎。作为汉族官员,他被康熙精心培养为雍正的储备干部。雍正登基后,张廷玉立即被提拔到多个要害部门,到雍正七年,更是晋升为内阁首辅及领班军机大臣,在朝中仅次于满族大臣鄂尔泰。 "廷玉如朕之臂膀。"雍正常这样评价他。连传位密诏的副本,雍正最初都只给张廷玉一人看过,后来才让鄂尔泰知晓。为了表彰张廷玉的功绩,雍正留下遗诏,赐予他死后配享太庙的殊荣——整个清朝,享此殊荣的臣子仅十二人,张廷玉是唯一的汉族大臣。 乾隆即位初期,对张廷玉也尊重有加,称他为"先生",让他继任大学士。乾隆二年,更封他为三等伯爵,提高了他的身份地位和待遇。 然而,张廷玉的权力网络在暗中不断扩张。他两个弟弟分别担任礼部侍郎和内阁学士,两个儿子也官至军机处。虽然张廷玉为官谨慎,从不邀功,总是把功劳记在皇帝名下,也不轻易帮人说话,避免落下拉帮结派的口实,但门下投奔者却络绎不绝。 1745年,乾隆的统治已经稳固,而此时,张廷玉的最大对手鄂尔泰病逝,朝中只剩张廷玉一党独大。乾隆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开始暗中打压这位老臣。第二年,他免除了74岁的张廷玉上早朝的义务,表面上是关怀,实则是不让他接触核心机密。 乾隆翻看着抄自张廷玉家中的账册,脸色从得意渐渐变成了铁青。这些被仔细整理的记录显示,那36.2万两白银,以及所有字画珠宝,全都是先帝所赐,每一件都有详细记载。更让乾隆气结的是,那些搜出的文件中,竟然没有一个字涉及国家机密。 "张廷玉成精了!"乾隆不禁感叹。一个月后,他不得不派人将所抄之物如数退还给张廷玉,借口是德保"理解错了旨意"。 这场抄家风波,似乎让张廷玉赢了,但实际上,他早已输掉了更重要的东西。 事情要从两年前说起。1748年正月,乾隆请大臣吃饭,74岁的张廷玉趁着乾隆高兴,向他申请退休。乾隆却借口"先帝给你配享太庙的待遇,是看重你,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呢?"不仅拒绝了张廷玉的请求,还批评他对皇帝不够忠诚。 此后,乾隆经常找借口打压张廷玉。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大臣整天提心吊胆,精神恍惚,做事丢三落四,肉眼可见地迅速衰老。又过了一年,张廷玉再次鼓起勇气请求退休,乾隆这才勉强同意。 然而,退休路上的张廷玉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因担心大学士史贻直多次劝说乾隆取消他的配享太庙资格,一个清晨,他冒着严寒,踏着积雪进宫,恳请乾隆发声明保证不取消这一殊荣。乾隆虽然不悦,但还是下了道谕旨。 谁知第二天上朝谢恩时,谨慎一生的张廷玉竟然让儿子代替他前去。乾隆被彻底激怒了,命军机大臣汪由敦写了一道圣旨,让张廷玉回朝解释此事。 更糟的是,汪由敦正是张廷玉当初举荐的,他连夜派人告知张廷玉这一消息。第二天天还没亮,张廷玉就跪在乾隆面前请罪。乾隆看到圣旨还未到达,张廷玉就已先知先觉,立刻明白他在自己身边安插了亲信,勃然大怒,将他赶出宫去,取消了他的配享太庙资格,还削了他的伯爵爵位。 就在这一系列打击之后不久,四川学政朱荃因贪污被抓。而朱荃恰好是张廷玉儿女的亲家,最初也是由张廷玉举荐的。乾隆借此机会,派内务府大臣德保抄了张廷玉的家。 抄家结果出乎乾隆意料,他不得不退还所有财物,但张廷玉的名声已经扫地,追随者纷纷离去。乾隆成功瓦解了张氏党派,达到了他的政治目的。 几年后,这位曾辅佐三朝的老臣郁郁而终。讽刺的是,乾隆在张廷玉死后,又恢复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仿佛是对这位一生谨慎自守的大臣的某种认可。 张廷玉的墓前,静静矗立着石碑,记录着他辉煌而坎坷的一生。这位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汉族重臣,虽在政治斗争中最终落败,却凭借毕生的谨慎,在关键时刻保全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0 阅读:212

猜你喜欢

冰希祖宗

冰希祖宗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