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女子的丈夫得知岳母在银行存了10万,于是怂恿女子去借来买车,这样过年回家

可曾听闻黑和尚 2023-11-28 15:58:48

近日,一女子的丈夫得知岳母在银行存了10万,于是怂恿女子去借来买车,这样过年回家他有面子,可女子却十分纠结。虽然丈夫同意每年给岳母3000元利息,这可比存银行利息高,但丈夫的工资很低,也不稳定,她不相信丈夫有能力还钱,所以女子纠结到底要不要去借钱。

女子小琴(化名)驾照拿了已有7年,但从来没有碰过车。这倒不是她不敢碰,而是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买不起车。

当初,小琴在与丈夫王某(化名)结婚时,公婆是答应等孩子出生后,就会买辆代步车的,这也让小琴十分高兴,可谁知这个承诺一直未能兑现。

由于王某不会赚钱,只能打工赚点死工资,而这点工资也只能维持一家人基本的生活所需,所以小琴也逐渐放弃了买车的念头。

一次过年回家,小琴的丈夫王某得知岳母有10万元存款,一年利息有1950元,于是打起了这个钱的主意,打算借来去买辆车。

可是王某也知道自己比不上那几位连襟能挣钱,所以他便怂恿小琴去向岳母借钱,并答应给岳母打个借条,每年给3000元的利息。

小琴是非常渴望买辆车的,但是这个钱毕竟是爸妈一辈子的存款,用来养老用的。这一旦全部借走,到时候万一生病住院啥的,就没有钱了。

而且小琴也有几个亲姐妹,自己如果把钱都借了,那几个亲姐妹又会怎么看自己,所以小琴是不太愿意借的。

王某见小琴犹豫不决,于是百般劝说,说之前每年去岳母家,都要坐上好几个小时的班车。但如果自己买了车就方便多了,到时候开着车回家的时候,在岳母和连襟面前,也很有面子。

小琴现在十分纠结,自己也想要一辆车,但又担心借了钱却还不起。

对于这件事,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个钱绝对不能借,既然家庭收入只够维持日常使用,那就别打肿脸充胖子。到时候还不出钱,那姐妹几个肯定会有意见。

还有网友表示,小琴应该让丈夫王某向公婆要,既然公婆答应生了孩子就买辆车,那就应该购买。

1、那从法律上来讲,小琴的公婆应该给买车吗?

小琴表示,当初公婆答应等生了孩子,就买辆代步车,这属于附条件的赠与行为。

民法典第661条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既然现在小琴已经把孩子生了,那公婆确实应该按照约定赠与小琴一辆车。

但是公婆没有法定义务给小琴买车,也没有和小琴签订任何协议,亦未进行公证。

民法典第658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因此,公婆可以在买车并交车前,随时撤销赠与行为,这并不未违背诚信原则。

更何况,当初小琴的公婆也只是嘴上提了一嘴,没有白纸黑字的写下来,所以现在小琴的公婆如果不承认,小琴也很难举证赠与承诺的存在。

因此,小琴的公婆可以拒绝买车。

2、为什么大家都不建议小琴向父母借钱买车?

首先,小琴说他们家庭的收入正好维持现在的基本生活。

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养车。车买回来最大的消耗,除了加油外,就是车辆的保险和保养,这是固定的支出。而且车辆一旦上了高速,还有过路费一说。

因此,借钱买车是容易,但是能不能养得起车是另一回事。

其次,小琴如果将父母全部的10万元积蓄借了,但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归还,那父母一旦生病,哪来的钱看病?

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15条规定,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也就是说,小琴的父母一旦生病了,又没钱看病,那这几个女儿都是要掏钱的。这要是让其他人知道小琴把钱都借了,虽然他们会掏钱给父母看病,但心中也就有个疙瘩,这不利于大家庭的和睦。

因此,这个10万元,是万万不能借的。

3、最后,有多大的能力就办多大的事,如果小琴的丈夫王某还认不清自己,那小琴应该让他认清,面对现实,否则这个日子没法过下去了。对此,你们怎么看?这个钱要不要借?

0 阅读:44
可曾听闻黑和尚

可曾听闻黑和尚

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