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有一句台词:“老鼠偷了人类的大米,人们说它狡猾;人类偷了蜜蜂的蜂蜜,却说它很勤劳;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错;对我们有利的,那都叫好,对我们无益的,都称为坏。”
譬如,当老鼠偷了人们的大米时,人们形容它“狡猾”,而当人类收获了蜜蜂的蜂蜜,却说自己“勤劳”。 这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样的行为,当涉及自身利益时我们持肯定态度,当相关别人利益时我们持否定态度。 其实,这仅仅是出于主观立场不同而采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那老鼠偷米也可能是为了填饱肚子,人类收集蜂蜜也可能给蜜蜂的家园带来破坏。 这种立场和角度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人类自身,也同样体现在人与动物,乃至不同物种之间。 譬如,在苍蝇的眼里,它们并不觉得自己有多脏,在蝙蝠看来,自己的体内并没有积累什么剧毒,而在乌鸦那个独特的世界里,它们甚至觉得天鹅都是罪该万死的造物。 那么,这种差异和偏见从何而来?其实,在佛教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类宏观表述中,已有答案。 这世界博大无垠,一个沙土,便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一朵花,便是一个天国般的存在。 在这样广袤的世界里,每个物种都拥有自己的活法,过着独特的生活。 人类也不例外。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阅历的宽窄有别,再加之后天的熏陶和教化各异,我们每个人获得的认知和观念都迥然不同。 久而久之,这些观念会在脑海中根深蒂固,很难被他人轻易撼动。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试图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时,常常会焦头烂额。 这时,莫言的一句名言便颇具启发:“克制自己纠正别人的欲望,不要随便给别人忠告和劝告,聪明的人不需要,愚蠢的人听不进。”
没错,在这个世界上,聪明人总有自己的判断力,不需要我们的指点,愚钝人则因难移旧观念而不为所动。 如果一个人真心渴望获得某些见解,他自然会虚心请教,如果他还没有做好知识更新的准备,我们的忠告只会让他更加固执。 因此,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复杂和有趣:花有花的世界,树有树的世界,每一个物种、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空间里活动、生存和发展。 有时我们与某些人理念迥异,道路不合,也不必强求,有时我们与某些人立场不一,观念不合,也无需争辩。 这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彼此尊重,相互包容。 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们顺其自然,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独善其身。若能做到不远不近、浅浅相处、相互理解,这样的交往才会最为愉悦平和。 其实,当我们在某个问题上与他人产生分歧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去理解对方的考量和立场。 或者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如果我处在那个境地,会有何看法?遇到那个困境,会做出何选择?当我们学会这样换位思考时,原本令我们不解或反感的语句和举动,也会变得可以理解和包容。 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我们先给予他人充分的理解和包容,对方也会回馈同等的友爱。 所谓“爱出爱返,福往福来”,这就是活出本性带来的喜悦。人生在世,维持某些浅浅的来往就好,没有必要非要心灵契合、意见一致。 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理解和包容差异,这就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和境界。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历史文物研究员
毒蛇知道自己有毒,所以它是等猎物毒死后在进食,人夸蜜蜂勤劳是因为蜜蜂真的勤劳,和人偷不偷它蜂蜜没关系
我心永恒
同意作者的观点。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因各自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而异。不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强加于人,遵守普遍认同的规矩。
诸葛流云
七天灭杀七鼠,还有一只怎么也抓不到[狗头]
用户80xxx18
细菌们在你体内生存繁衍,你却要杀死它们,你有多恶毒啊?一只蚊子只是肚子饿了,要吃点东西,你却一掌拍死它?你这个杀虫凶手,杀虫尝命,天经地义!
云图
天道本私
花落无声
毒🐍是知道自己有毒的
用户21xxx94
我并不觉得只有人类的生命才是珍贵的
想我的鸵鸟之王
弱是原罪!
145
拳头大的有道理,枪杆子里出政权
用户10xxx18
自己做裁判,肯定是美化自己,赤裸裸的客观评价的话,人比其他的动物掠夺更多,破坏巨大。特别是科技发达后,说要征服自然,然而被自然环境上了一课
神经病99床
关我屁事 世界毁灭吧 带走的又不止我一个人
林哈哈
典型的圣母思想
蜗牛
规矩只存在于强弱之分,而没有好坏之分
JO
丛林法则一直都在
凝视远方
人与动物论不了绝对对错,但是人与人能
来生缘
就一个词:双标呗
阿仕佰
你是替老鼠说话还是替蜜蜂说话又还是替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