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汶川地震,成都军区某位军长,猛的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厉声训斥一名手下:“胡闹,她都83岁了,怎么还可以到前线参加救援工作,快派人把她送回去!” 在中国西南的群山之间,2008年春天的平静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的大地突然剧烈摇晃,人们的尖叫声和物品坠落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幕混乱而恐怖的景象。 8.0级的强烈地震像一只巨兽,瞬间吞噬了安宁和宁静,震中附近的山峦像被巨力挤压,山石滚滚而下,尘土飞扬。 遥远的成都,尽管远离震中,也感受到了地面的震动。这场地震不仅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唤醒了一位83岁老兵的使命感。 在成都军区的指挥中心里,空气几乎凝固在紧张和忧虑之中。指挥官们忙碌着协调救援行动,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一位身穿整齐军装的军长正紧锁眉头,审视着前方的地图,指挥着救援部队的调动。就在这时,一名焦急的下属匆匆走来,他的脸色透露着难以置信的消息:“报告,军长!我们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83岁的退役军医陈菊梅坚持要求前往灾区参与救援。” 这位军长的眉头立即紧锁得更深,他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胡闹,她都83岁了,怎么还可以到前线参加救援工作,快派人把她送回去!”他的话语中满是担忧和责任感,显然是出于对老人安全的考虑。 就在这关键时刻,会议室的门被缓缓推开,一位银发苍苍、身着军装的老奶奶走了进来。她的步伐虽然缓慢,但却充满了坚定和毅力。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决心。面对惊讶的目光,她平静而坚定地对着军长说:“83岁我也是人民子弟兵。”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她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在沉重的空气中回响,充满了力量。军长被她的决心和勇气所打动,他看着这位老人,眼中的担忧逐渐转变为敬意。陈菊梅的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她的姿态表明了她无论如何都要前往灾区的决心。在这个关键时刻,她选择站出来,为了救助需要她的人民。 陈菊梅,1925年出生于浙江,是我国公认的防疫专家。她在1950年开始工作,1960年入伍,成为一名军医。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扎根一线,成功救治了数十万患者,并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面对家人和领导的劝阻,陈菊梅没有一丝犹豫。她坚持誓要去一线为灾民防疫保驾护航。她深知,这场灾害极易导致疫病在灾区蔓延。陈菊梅是一名老兵,防疫救灾是她应尽的责任,灾难发生的时候,哪怕是83岁,她也必须前往需要她的地方。 终于,陈菊梅来到了灾区。她被眼前的惨状深深震撼,无数生命在这场灾害中逝去。她为生还者祈祷,为死难者祭奠。更重要的是,她为自己即将面临的防疫任务做好了准备。 她忙碌地查看着灾民安置点的防疫情况,为救援人员消毒,指导他们开展科学系统的防疫。她的到来给救援指挥部的军官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作为资深专家,陈菊梅对救援官兵来说无疑就是一面大旗,能够极大鼓舞士气。 在灾区,陈菊梅每天都在废墟中奔波,不顾自己的安危,全心全意地救助伤者。在她的努力下,汶川灾区的疫情防控得到了有效控制,人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她的英勇事迹迅速在全国传开,人们被这位高龄老人的精神所感动。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子弟兵的崇高精神。陈菊梅的故事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 她在2003年非典和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的表现,再次证明了她是一位视死如归的奋战者。96年的生命历程在2021年终结,她的逝世消息令所有人深感惋惜,我们失去了一位老兵,一名不畏生死的战士。 如今,陈菊梅老人的事迹已成为无数中国人心中的传奇,她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奋斗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位老人的事迹,使自己在挑战与机遇中不懈奋斗。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官方网站,陈菊梅传记。 2. 四川省地震局官方网站,2008年汶川地震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