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那年,学校调来了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姓车,刚师范大学毕业。车老师跟以前的老师...

惜芹评过去 2024-02-29 16:02:20
初二那年,学校调来了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姓车,刚师范大学毕业。车老师跟以前的老师有很大的不同,他的作文课,不死命题。也不限制学生的发挥,想到什么写什么,可以在文字里畅所欲言。 陈忠实暗暗窃喜,他非常珍视这次机会。动笔时,脑袋飞速运转赵树理的遣词造句和结构,模仿着赵树理的路子,写了篇五千字的《桃园风波》。把小短篇交给车老师后,车老师给他打了满分,还写了足足两页的评语。 陈忠实兴奋不已,劲儿十足。一鼓作气又写了另一篇作文《堤》,车老师看完很激动,要他手抄一份投给《延河》。那是陈忠实第一次听说《延河》。陈忠实感觉文学世界的大门真正为他裂开了一条缝,他能看到一条通往彼岸的路。 此后陈忠实的阅读,不再局限于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开始把眼界放得更加宽阔。 又一股脑借来拉美文学题材《百年孤独》《静静地顿河》《悲惨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等名著,饥不择食地看完。 《百年孤独》是他读书记忆里非常重要的一次经历。那时他对《百年孤独》的叙述形式还不太适应,但非常迷恋书里陌生神秘的世界,和沁人心脾的的语言世界。 震撼人心的书籍,使他的眼界从家乡的灞河转移到更宽阔的地方。让他明白,这个世界除了眼前的夹缝,还有更广阔的世界。也让他开始思考更深一层的东西,学着怎样把生活的体验,变成生命的体验。 1962年,运动带来了一场大饥荒,不少人变成了这场灾难的受害者。陈忠实也是其中一个。那年国家经济困难,迫使高等院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很多高考学子,被一批批地刷了下去。 陈忠失落得像安德鲁·怀斯的一副画,哀愁四溢。好在文学梦想并没有幻灭。不能继续升学,但可以继续读书。一纸文凭不能阻止真正想出人头地的人。 高考落榜,陈忠实成了一名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他给自己定了一个期限,自修四年,四年公开发表一部作品,算自己拿到了毕业证。人一旦有了目标,就不会像一盘散沙凌乱无序。那阵子,陈忠实只干两件事,阅读和练习写作。没有人指点他,也没有人告诉他什么书该读,什么不该读。书看到什么读什么,疯狂吸收,野蛮生长。 陈忠实知道自己不是天才,笨人得有笨人的虔诚,才能获得一些额外的恩赐和奖励。 每次换新的笔记本,他都会在开篇浓墨重彩地写上八个大字: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0 阅读:0
惜芹评过去

惜芹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