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是北京人,中学还没念完,大革命便开始,19岁那年被下放山西插队。为了摆脱困境...

惜芹评过去 2024-02-29 16:07:24
阿城是北京人,中学还没念完,大革命便开始,19岁那年被下放山西插队。为了摆脱困境,期间他自学绘画,但好运气一直与他作对。 他辗转多地,从山西到内蒙古再到云南,最后在云南稳住了脚,一呆就是十年。 在云南的日子,才开始不太适应,当地老百姓对他们不太友好,按照百姓的说法,「这些大城市来的知青都不是好人,才给弄到这儿来的。 四面八方来的知青很多,时间久了,大家成了好朋友。这些知青里,数阿城看书最多。当初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他从北京带来了几箱子书。 《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高老头》《复活》里的名著故事,他倒背如流。看书多了,就特别爱跟别人讲故事。 很多个夜晚,干了一天活的知青们,会挤在阿城住的茅草房里,听他讲故事。 阿城讲了十年故事,但没有写一个字。在云南呆着的十年,他最大的收获,是让当地农民把他当成了自己人,他自己也已经没有「插」的意识,早已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 1978年年底,爆发「云南知青大返城运动」,1979年,阿城回了北京,结束长达十年的知青生涯。 回北京后的阿城很忙,他搞摄影、办画展,又协助父亲钟惦棐主编大工程《电影美学》,为此还恶补了许多电影。仿佛是为了加速弥补曾经欠缺的时光。 回京后的第五年,阿城才开始动笔写他的处女作《棋王》。写《棋王》的契机,还多亏了几个编辑。 有次他和几个编辑,聚在一块吃涮羊肉。吃完羊肉,抹了抹嘴,又点燃一根烟,为了给大家助兴,他讲了一个下棋的故事。 故事讲完,大家拍手叫绝,说这要是写成故事,铁定好看。 阿城听了建议,回去把门一关,窝在书桌写,写了三天,一本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一气呵成。写完后,发表在《上海文学》1984年第七期。 《棋王》出世后,顿时在文坛掀起巨浪。一时间,阿城声名鹊起,成了最会写故事的人。

0 阅读:0
惜芹评过去

惜芹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