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往往在遭到社会毒打后才会成熟 李陵兵败被俘后投降匈奴。 汉武帝要以叛国

极速侃社会 2024-09-16 06:08:52

人啊,往往在遭到社会毒打后才会成熟

李陵兵败被俘后投降匈奴。

汉武帝要以叛国罪,将李陵家人送上断头台。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

司马迁站出来,慷慨陈词,为李陵辩护。说以李陵平时的为人风格,他应该是假意投降,想留下有用之身,将来找机会为大汉效力。国家应该对李陵和他的家人网开一面。

司马迁触犯了汉武帝的权威,被下了死狱。

司马迁不想死,汉朝的法律有两条路可供司马迁选择:一是拿出五十万钱,可免死,贬为庶人。二是下蚕室,接受宫刑,可以免死。

李广在打匈奴人时,一万骑兵全军覆没,论罪当斩。李氏世代为将,家中财力丰厚,很快就拿出五十万钱黩罪,被贬为庶人,后又复起用。

司马迁世代为太史令,年俸只有六百担,又是清水衙门,没有额外收入,他爹积攒下来的那点钱,司马迁年轻时壮游全国,早已花光。

作为朝廷世袭太史令,司马迁还是有很多当官的朋友和亲戚的。

于是,司马迁满怀希望向朋友和亲戚借钱,但现实非常残酷,司马迁到处求爹爹告奶奶,竟然没有一个朋友和亲戚借钱给他。

司马迁尝尽了世间的冷眼,心如死灰。无奈之下只能接受宫刑。

宫刑之后的司马迁遭世人耻笑,士大夫不耻与他为伍,亲戚朋友无一人同情他,可怜他,他像一片秋天的落叶,孤寂在空中飘荡。

他的心凉透了,欲哭无泪,很想就此了却一生。

但想到父亲生前的殷殷期望,千叮万嘱,他忍辱含垢,强自偷生,不敢去死。

他父亲对他说:周文王演《周易》,五百年后孔子著《春秋》,现距孔子又五百年了。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小子啊小子,这个重任落在你的肩上了,你必须完成这部史学著作,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为了完成父亲的宏愿,司马迁静下心来,潜心写作《史记》。

汉武帝怜惜司马迁的才华,起用他当了自己的秘书。

司马迁白天在宫中帮汉武帝处理日常文书事务,晚上回到家,就全心身投入到《史记》的编写中。

此时,汉朝发生一起大事。

太子刘据被汉武帝心腹江充构陷,他不甘心像扶苏那样,束手待毙,就杀死了江充,起兵对抗。

刘据得到了母亲卫子夫皇后的支持,他拿着皇后的绶印,来到北军大营。

北军是拱卫都城的军队,指挥官叫任安,其职位相当于京城卫戍司令,他是司马迁的朋友。

他接受了太子和皇后的调令,却紧闭营门,按兵不动。

太子的兵和丞相的兵在长安城混战三天三夜,血流成河。

任安保持中立,既不帮太子,也不帮丞相,他所带的北军没有一个人参与动乱,按理说他没有过错。

但汉武帝的脑子异于常人,他认为任安手握兵权,却首鼠两端,是个老官僚油子,将他下了死狱。

任安在狱中写了封信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为他求情,免他一死。

司马迁已不复当年为李陵慷慨陈词辨护的司马迁了。

如果他此时为任安求情,汉武帝必再度迁怒于他,那他只有死路一条,非但救不了任安,还搭上了自己一条老命。搭上自己的老命也罢了,关键是他写的《史记》尚未完成。

如果这样死了,司马迁认为自己毫无价值和意义。

于是,他写了一封回信给任安,透彻地述说了自己的人生观点和想法。留下了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如果司马迁为朋友情义死去,让《史记》流产了,这样的死还真的轻于鸿毛了。

司马迁成熟了,他不再会为了所谓的“朋友高义”而得罪汉武帝,他要留下自己的有用之身,完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自已的人生才得到升华,生命才得以延伸。

《史记》的最后一章《货值列传》,是用他一生的血泪凝成。

他列了一个古代富豪榜,认为追求财富是人的天性和权利,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富豪是值得世人尊崇的,贫穷是可耻的。

这能怪他吗,如果司马迁当初能拿出50万,他的人生还会受到那么多的屈辱和冷眼吗?

2 阅读:28935

评论列表

听说名字越长越牛逼但不充钱不能使用长名字

听说名字越长越牛逼但不充钱不能使用长名字

191
2024-09-16 13:17

任安:瞧我这个大聪明,坐山观看狗咬狗! 属下:将军你这是准备当皇帝吗?如果太子赢了,你没帮太子打仗,太子肯定要诛你家九族!皇帝赢了,你没帮皇帝打仗,皇帝也得诛你家九族!你这不是坐山观虎斗,你这是妥妥的九族消消乐!

love12914 回复 彩色糖果纸 11-17 09:32
那咋了嘛?弑兄杀弟,娶兄弟老婆,逼迫老爹让位,逼死儿子女儿,都做了,也不差这一条

彩色糖果纸 回复 11-13 03:27
确实,魏征死后鞭尸别的皇帝是干不出来[得瑟][得瑟][得瑟]

用户15xxx62

用户15xxx62

126
2024-09-17 11:33

任安就是活该。一种是像袁世凯那样立马告密,听从武帝调令,占武帝那边。一种装作不知情直接按皇后印办事,占太子那边,赢了就是从龙之功。他当时占位哪边,哪边就赢了,结果一手炸弹就跑了个三。

疑是一席风卷过 回复 11-14 11:30
肯定是先按令执行,同时派人给武帝打报告

歪木 回复 11-17 03:52
二臂,自己看看刘野猪怎么处理和刘据为敌的人的

青龙王

青龙王

83
2024-09-16 06:33

任安是个傻逼,不管谁赢了都会搞他[滑稽笑]

zxg2178 回复 09-16 12:38
你这么说 真是那么回事

用户11xxx35 回复 09-19 18:33
刘据比他爹靠谱多了

用户12xxx85

用户12xxx85

75
2024-09-16 13:08

司马迁报任安书文采斐然,武帝后来看了,很满意他的态度,肯定也想过当年李陵的事你要有这觉悟,何致如此

剑仙 回复 09-22 23:32
大部分点赞都是AI别当真[呲牙笑]说不准有时候和你东拉西扯的都可能是机器[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12xxx85 回复 09-25 23:05
司马迁女婿姓扬,生一个外孙叫杨恽,死得真惨,腰斩,原因就是报孙会宗书,不过文采真好,不比外公差,要不然也不会列入古文观止

用户11xxx16

用户11xxx16

73
2024-09-16 10:56

任安手握重兵还想独善其身?必须站队,不然死路一条

黄金狮子 回复 09-18 18:57
马后炮,所谓前车之鉴,关键是当时没有前车,任安自己成了后人的前车

竹风 回复 10-19 00:35
扶太子上位才是正道,封侯拜相

镰刀DF30501

镰刀DF30501

62
2024-09-18 09:36

司马迁和李家是亲戚!他这不是仗义执言而是帮亲不帮理,汉武帝不知道你们是亲戚?你这种立场说话值半毛钱?再说说李广,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很多人嗯封侯了,李广为什么难封?没有能力嘛!他有多厉害多厉害全都是司马迁吹出来的!

天涯倦客 回复 11-18 16:17
别拿自己的无知去挑衅太史公的良知,你连基本的历史时间顺序都没捋清就在这夸夸其谈,脸真够大的。赎死罪50万是汉武帝于天汉四年下诏“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才采用的法令,那时李广离世二十多年了,所以李广赎死罪根本不可能是五十万钱。汉朝的赎死罪金额几经变动,距离天汉四年诏最近的可考的赎死罪金额是张家山汉简的(二年律令)赎死,金二斤八两。折合五铢钱三万左右。李广父子三个两千石,李广自己担任两千石数十年,哪怕是最低的比两千石,一年俸禄也有十多万钱,这还不算节日庆典的赏赐,更不用求李氏两朝世代为将,当之无愧的陇西第一家,赎死罪本来难度就不大。拿这来质疑太史公著述的客观性,只不过彰显了你的无知而已。看你一口一个“百分之九十九的国人不知道”,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你那自诩百里挑一的得意劲儿。你是不是百里挑一的人我不知道,但我要告诉你,太史公是华夏上下五千年不世出的绝顶史学大拿,用你那点可怜的认知来挑衅太史公的历史地位,那叫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天涯倦客 回复 11-18 17:52
如果阁下稍具常识就该明白自己不可能比西汉人更了解李广,更不可能比司马迁更有资格评价李广。你把李广能流名两千多年归功于司马迁单独为其列传和李唐认祖。那我先要问问你,你们不是诋毁司马迁著史记夹带私货论述不公吗?那这么不客观公正的列传又怎么可能为李广带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影响力呢?你们一方面指责司马迁为文徇私不公,一方面又大谈司马迁文章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把一个失败者伪饰成名将,这叫精神分裂,得治!再说,田叔田儋张苍这些人也是单独列传,怎么不见他们后世有如李广般的名声。吴起孙子,白起王翦,卫青霍去病都是合传,影响他们后世的知名度了吗?至于李唐认祖这事,如果李唐认祖就能让一个人流芳百世,那历史上出名的就不该是被你们诋毁为无能的李广,而是凉昭武帝李暠。宇文泰推行关中本位制时,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自认赵郡李氏为祖的,到了李渊受禅代隋才改认陇西李氏为祖,其目的无非是看中了李暠开国皇帝的身份。陈寅恪考证李虎要么是赵郡李氏的破落户,要么干脆就是冒认的赵郡李氏之后。李暠晋书有传,历史功绩远比李广光鲜,但知名度与李广比有云泥之别,别说知名,就连能认识他名字的人怕都不多。由此可见把李广知名度归结为李唐认祖纯属无稽之谈

甘蔗三节

甘蔗三节

58
2024-09-16 08:56

两不相帮,就是两个都得罪,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死,武帝肯定要拿他的头来平事

流浪的风 回复 09-24 04:12
确实,不站队,两边即使不得罪,也不会当自己人,之后不管哪方赢了,都是边缘人物,好一点还能活命边缘化,差一点的直接算是对立方,慢慢找借口弄死

用户13xxx75

用户13xxx75

55
2024-09-18 11:04

任安必须站队太子才有活路,因为有皇后印玺并且已经接受了太子和皇后的调令,是奉诏而行。如果站皇帝一边且不说无诏私自出兵就是死罪,就算皇帝当时不计较,过后难免不会拿出他曾经接受太子和皇后的调令一事来收拾他。

用户13xxx75 回复 09-26 10:07
那你说在他的斡旋下,如果皇帝和太子和好了,那他这个曾经扣留太子的人会怎样呢?

用户16xxx12 回复 用户13xxx75 09-30 15:36
在他的斡旋下,太子和皇帝和好,那整个事件就平息了,皇帝和太子只会记他的功

邹军

邹军

35
2024-09-16 09:43

如果司马迁当时能拿出50万,我们就看不到史记了。人只有受过伤,才会静下心来做事。

范奎雷 回复 11-12 10:46
史记说李广做了四十年的两千石大官,为人俭朴,不置产业,家无余财。问:那50万钱从哪里来的?

猩猩哥。 回复 09-20 16:06
那前面项羽把刘邦追的就一个破车跑路的时候。项羽的几十万大军是怎么没的

坎坎兮伐檀

坎坎兮伐檀

33
2024-09-19 10:20

汉武帝处理司马迁,是正确的。如果人人都给投降者辩解、脱罪,这实际上是一种歪风邪气!必须扼杀在摇篮里!假如人人都像李陵,打不过就投降,大汉如何立国?很快就会亡国!

坎坎兮伐檀 回复 09-20 10:19
唐代的韩愈评价李陵,认为他应该自裁,而不是投降。

范奎雷 回复 11-12 10:39
那也比李广强。看同样是遭遇战,看看李广对匈奴的战绩,真的连他孙子都不如

大灰兔

大灰兔

32
2024-09-18 11:26

任安做法确实不妥,手握朝廷最精锐的兵力,本身位置极为重要,居然保持中立,这种态度确实有很大问题,当时完全可以想办法去请示汉武帝通个气。

金之鑫 回复 11-15 16:56
没用的,除非能够预见提前辞官不握大权手无寸铁且远离京师不要让皇帝想起来。历史上无论支持太子还是反对太子,包括驻足观望乃至完全没参与的都被波及了一大批。皇帝也是凡人,老年昏聩胡涂之后,再经历这场大变故,他不愿意归罪于自己,只能怨怼于他人,实际上的心理状态就是一个想要报复社会的疯子,只不过这个疯子还可以随意杀人无人能管。

用户70xxx21

用户70xxx21

19
2024-09-18 15:47

他老婆借到了足够的钱,但是他自己提前接受宫刑。是不是有点黑色幽默

明亮火焰

明亮火焰

16
2024-09-16 09:34

任安应该出兵调停!然后立即向汉武帝报告!两边人谁动手就按谁

明亮火焰 回复 用户5486559247 09-21 16:42
不好说皇帝见不见,江允会不会搞小动作,政治这东西脏的很

用户5486559247 回复 09-20 16:04
想活命就自己亲自去见太子,说服太子去见皇帝,让父子俩自己掰扯清楚。只要父子俩见了面,以后发生什么事就跟他没关系了。

踏雪无痕

踏雪无痕

15
2024-09-19 05:16

任安只要保住太子都是大功一件[抠鼻] 还好霍光靠谱刘病已也给力,不然大汉可能就交代在这了

桥头观鱼

桥头观鱼

14
2024-09-19 01:27

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却为李陵说情,这是明显的僭越之举,更可况是在武帝盛怒之下!文有御史,武有大司马,真有冤情,他们为何不说?

范奎雷 回复 11-12 10:40
李家成就最高的是李广他堂弟李蔡。李蔡封侯之后转文职,先后任御史大夫、丞相,妥妥的位列三公、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最后自杀--99%的国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吧?!搞笑的是,司马迁为李广这个loser单独立传,却没为李蔡立传(哪怕与别人合列一传也行啊)。即使单就武将而言,汉初那么多将领李广根本不上号;而就对匈奴的威胁而言,李广连同时代的程不识、郅都(99%的国人同样不知道这两个人吧)都不如,尤其是文官出身的郅都,匈奴为了对付他甚至连反间计都用上了——李广何德何能能够享受这个待遇?李广后世影响大,一是因为史记单独列传流传千年,二是李唐追认李广一脉为先祖。

谁染霜林醉 回复 11-02 08:17
网络汉奸应该拖出去凌迟

用户10xxx22

用户10xxx22

13
2024-09-18 17:53

任安在当时状况不明,太子被迫起兵的情况下,应该是出兵将两帮人马全部隔离、控制起来,恢复首都秩序,然后说服太子向皇帝请罪。

天平 回复 09-22 08:31
问题是他没有职权进城

用户10xxx54

用户10xxx54

12
2024-09-16 12:54

任安不杀才是傻逼

豌豆

豌豆

11
2024-09-19 05:39

司马迁把我们的大帝描绘成了暴君,感觉对他有点不喜爱了。

用户11xxx35 回复 09-19 18:42
汉武帝刮钱的政策有七八条,也就是汉朝建立的早,换到隋朝,早造反了

西门吹雪

西门吹雪

10
2024-09-19 09:52

你们看看历史坐观成败的,帮太子的,帮汉武帝的全被汉武帝灭了,你怎么站队都是死。

疑是一席风卷过 回复 11-14 11:40
他站哪边哪边就赢了,最好就是帮太子,因为是执行军令,太子赢了,武帝就被架空了。就算两不相帮,京城都打起来了,肯定也得有所行动,哪怕是去保护皇帝?万一皇帝太子都在混乱中死了,你还想取而代之么

用户15xxx98

用户15xxx98

10
2024-09-16 11:59

任安该死!

用户16xxx90

用户16xxx90

7
2024-09-21 00:31

看了文章之后、司马迁受宫刑之后就不该接受汉武帝重新启用当秘书,你编你的史记、不吃嗟来之食,😂

刚果骚骚猴

刚果骚骚猴

6
2024-09-18 07:40

仁安当时借钱给司马迁了吗?

大爷大妈给点儿吧

大爷大妈给点儿吧

6
2024-09-20 12:48

不喜欢司马迁这个人。所谓《史记》,其文学价值大于其史学价值。司马迁是第一个夹带私货的史学家,通篇都是“太史公曰”,记录历史就记录历史,夹带私货粉饰历史算什么?自己喜欢的人、利益相关的人,他就大书特书,自己不喜欢的人,他就一笔带过,所以,你们相信他的人品吗?[抠鼻]

谁染霜林醉 回复 11-02 08:19
网络汉奸到处复制粘贴同一句话,通过造谣污蔑中国历史人物,做评价就是夹带私货?

大爷大妈给点儿吧 回复 谁染霜林醉 11-02 10:04
做评价不是夹带私货,但是在历史书里就是夹带私货,还厚此薄彼,更是夹带私货。左传这些历史书,夹带私货吗?论语也只是记录孔子言行,有夹带私货去平均解释的吗?

可是

可是

5
2024-09-19 00:30

无论怎么做都活不了。 1:按兵不动-死。 2:帮丞相-事后和江充一党满门死绝。 3:帮太子-①造反,以武帝的威望来来说基本难以成事,灭门而已。②如太子初衷所言-连卫青未奉旨出兵护驾还被罚了何况他呢?

8561636

8561636

5
2024-11-20 08:52

所以那些说扶苏傻乎乎遵命自绝的,看看刘据结局。

用户14xxx33

用户14xxx33

4
2024-09-19 19:12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用户14xxx33 回复 范奎雷 11-12 17:19
一个满分的理科生文科拿了满分,非盯着人家文科的满分说不务正业,是半点也看不到人家理科也拿了满分。史记首先作为史书是满分级的,然后才是文学性的价值!

范奎雷 回复 11-12 10:38
不是。史记是史书,不是小说,就应该以史书的标准去写、去衡量。而不是强调它的文学性。

独孤倾城

独孤倾城

4
2024-09-20 22:39

阎王殿来了四群鬼魂,判官问怎么来的。第一个:因为帮助太子;第二个:因为反对太子;第三个:我两不相帮;第四个:我就是太子[静静吃瓜]

一米阳光

一米阳光

4
2024-09-19 10:03

太子党太缺少得力的智囊团,光靠母子两人怎能抗的了汉武帝?要是有张良一类的人在太子身边,太子绝不会死!

一米阳光 回复 用户10xxx28 09-19 19:55
是的,卫青霍去病只要有一个在,朝中就没人敢动太子,开明的太子肯定又带领大汉朝再次伟大!有可能后面根本就没有弱宋,蒙古元和满清的事了……

用户10xxx28 回复 09-19 16:09
缺少的是霍去病,实力才是一切。要是霍去病不死,那些霄小根本不敢碰太子。任安其实之前是卫青的部下,霍去病一呼百应,在汉武帝生死不明情况下军神的号召力太高了。而且以霍的军事才能,加上在军队的传说,没有人敢站在霍去病的对立面

脚印太稀

脚印太稀

4
2024-09-24 16:30

小骗这种大聪明也出来丢人现眼。任安要是做的没毛病,这天下不得全是精致利己主义者?还得指望别人都是要么没脑子,要么健忘。

隔壁老猫

隔壁老猫

4
2024-10-05 13:38

司马迁一个写历史的,没必要参与朝廷争斗,政治从来没有对错,只有成败,而且这种斗争极其血腥,动辄抄家灭族。

老白开

老白开

3
2024-09-24 06:28

评论区好多站在上帝视角的大神啊

王老吉

王老吉

3
2024-09-19 12:01

所以李家为什么不帮司马迁50万?

余烬 回复 09-25 21:36
[狗头]你猜为什么求情?不就是李家被满门抄斩吗?

我和我

我和我

2
2024-09-18 19:03

人,不值得

鸿雁他山之石

鸿雁他山之石

2
2024-09-21 08:31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这写的,胜读10年[并不简单]。

飞沙

飞沙

2
2024-09-27 20:52

就因为宫了才能静下心完成这了不起的史书流传千古。

forlover11

forlover11

2
2024-10-06 00:05

汉武帝阉司马迁完全正确

用户17xxx20

用户17xxx20

2
2024-11-13 01:55

封建王朝的初始,封建王朝第一个鼎盛,在太史公曰变成了你自己发泄私愤的小说而已!

一个转身的距离

一个转身的距离

2
2024-09-19 15:30

很有意思的历史解读,要是能成系统就好了

thc2202

thc2202

2
2024-09-27 23:59

昨天刚看了史记最后一篇,司马迁的家族史拥有两千多年的传承,是个世家。像是司马懿一族的河内司马氏也是和司马迁同出一宗,往前的两千年里都是担任史观一职。

范奎雷 回复 11-12 10:53
不全对。那个官职原本类似于钦天监之类,管的东西比较杂,并非后世理解的史官。

何以笙

何以笙

2
2024-10-05 19:01

任安如何站队?站队的最高原则就是:从治命而不从乱命!应该遵从最终更有利于国家和社稷的命令行事。

疑是一席风卷过 回复 11-14 11:42
那你就想多了,第一出发点当然是得赢,赢了啥都有,输了就是贼。情况不明,就先听令行事。

司徒有虚名

司徒有虚名

2
2024-10-19 10:27

汉武帝看过史记,虽然很生气,但也入了官方档案馆,流芳百世!

古川小小

古川小小

2
2024-10-31 08:55

司马迁写李广跟卫霍是有失偏颇的。卫霍功盖史册居然没有单独列传,李广什么东西?居然能单独列传。还有举个史记里的例子:李广出营巡逻,遭遇大队匈奴,机智逃回,足足写了400多字。对比下,(卫青传)一共1000来字。霍去病横扫漠北,封狼居胥,如此彪炳史册的历史大事件,史记只有寥寥几十个字的流水账。

范奎雷 回复 11-12 10:57
李家成就最高的是李广他堂弟李蔡。李蔡封侯之后转文职,先后任御史大夫、丞相,妥妥的位列三公、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最后自杀--99%的国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吧?!搞笑的是,司马迁为李广这个loser单独立传,却没为李蔡立传(哪怕与别人合列一传也行啊)。即使单就武将而言,汉初那么多将领李广根本不上号;而就对匈奴的威胁而言,李广连同时代的程不识、郅都(99%的国人同样不知道这两个人吧)都不如,尤其是文官出身的郅都,匈奴为了对付他甚至连反间计都用上了——李广何德何能能够享受这个待遇?李广后世影响大,一是因为史记单独列传流传千年,二是李唐追认李广一脉为先祖。

天空很黯

天空很黯

1
2024-09-29 06:33

连史官最基本的公正客观都没有

一言

一言

1
2024-10-22 15:25

一个戍卫京城的最高武官,忠诚的不绝对,在统治者心里那就是绝对的不忠诚!确实该死。

宁波好小子

宁波好小子

1
2024-09-16 14:20

问题任安也没死啊……

用户15xxx62 回复 09-17 11:29
死了,腰斩

小二

小二

1
2024-10-06 05:58

任安的结局让我想起电影《疯狂的石头》里的谢小蒙,不论他怎么回答,都要挨打。

没有不存在

没有不存在

1
2024-09-23 20:55

司马迁:当年你不借钱给我,该!

范奎雷 回复 11-12 10:53
史记原文说李广做官40年,为人俭朴,不置产业,家无余财。问:那赎罪的50万钱从哪里来的?把他之前分给下属的财物又要回来了吗?

咔塔山

咔塔山

2024-09-21 07:41

李陵是不是假降呢?不算吧。

格德米斯

格德米斯

2024-09-22 08:30

应该帮太子反了汉武帝这个发疯的老登。

极速侃社会

极速侃社会

谢谢大家的支持,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