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实际是有很大的阻力的,内有李鸿章挑拨,外有英人威胁,幸亏清廷在这件事上不糊涂,才促成了左公顺利收复新疆。
在历史的长河中,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智慧,更是一场内外交困中的英明决策。面对李鸿章的海防优先论调与国内外的重重阻力,左宗棠以“海防塞防并重”的远见卓识,赢得了清廷的坚定支持,共同书写了这段不朽的传奇。
时值清末,国家内外交困,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征途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李鸿章等朝臣主张放弃新疆,以集中力量于海防;而外部,英国势力虎视眈眈,企图干涉中国内政。然而,左宗棠深知新疆的战略地位,坚持“新疆不保,则蒙古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其决心与勇气令人钦佩。
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较量中,清廷展现出了难得的清醒与果决。面对李鸿章等人的质疑与反对,清廷毅然站在了左宗棠一边,不仅拨款五百万两白银作为西征军费,还允许左宗棠通过借款弥补军费不足,且承诺作为债务人承担还款责任。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决心的最大支持,也是对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坚定捍卫。
战争期间,英国曾扬言武力干涉清军收复南疆,李鸿章趁机提议停战议和。然而,清廷并未被一时的压力所动摇,而是选择直接询问前线主帅左宗棠的意见。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清廷对战争形势的深刻洞察,更彰显了其对前线将士的信任与尊重。左宗棠不负众望,以坚定的态度回应了清廷的询问,坚定了继续作战的决心。
时至今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个人或集团的私利都应退居其次;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同时,这也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不断加强国防建设,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