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的反复叛乱终于激起了乾隆皇帝的报复心,他下令第三次征讨准噶尔!
在18世纪中叶,一场震撼大清西北的征讨行动,将准噶尔部彻底推向了历史的深渊。乾隆皇帝,这位清朝的鼎盛之君,面对准噶尔的反复叛乱,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毅然决然地发动了第三次对准噶尔的征讨。
1757年,清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兵分两路出击。一路由英勇的定边将军衮扎布率领,另一路则由智勇双全的副将兆惠指挥。两支大军如同两把锋利的剑,直指准噶尔的心脏地带。而此时,准噶尔部正遭受着瘟疫的肆虐,加上连绵不断的战乱和内乱,人口锐减,军心涣散。清军因此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征讨中,阿睦尔撒纳,这位准噶尔部的关键人物,却吓得魂飞魄散,逃到了哈萨克汗国。然而,乾隆皇帝的决心坚定如铁,他下旨告诉哈萨克汗,无论如何都要抓到阿睦尔撒纳,否则清军将对哈萨克汗国发动无休止的进攻。哈萨克汗国在清军的强大威慑下,吓得立即投降,并称臣纳贡 。 然而,阿睦尔撒纳却如同惊弓之鸟,又逃到了沙俄。不久之后,他便因天花病逝,其尸身被运到恰克图,最终交给了清军。与此同时,兆惠将军更是采取了残酷的屠城政策,将准噶尔部彻底灭绝。车轮被放平,象征着准噶尔部的终结,大清西北从此彻底平定。
这场历史性的征讨行动,不仅彰显了乾隆皇帝的铁腕手段和坚定决心,也标志着大清帝国在西北地区的统治达到了巅峰。如今,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时,不禁为乾隆皇帝的英明果断和清军的英勇善战所折服。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