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刘振华,是开国少将,解放海南岛立下汗马功劳!时任118师政治部主任,韩先楚将军命他指挥加强团潜渡,打头阵。 1950年5月1日,中国大陆地图最南端,海南岛的天涯海角景区。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宣告着这座祖国南疆大岛的全面解放。站在石碑旁眺望远方的刘振华,此时已经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率部跨越琼州海峡,为解放海南岛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两个月前的3月初,这项任务在军内还被视为险象环生。自从1949年末金门战役失利后,渡海作战成了许多指战员心头的阴影。《中华儿女》杂志曾报道:"一些干部似乎显得并不那么积极,有的竟请假到后方小病大治去了",因为"眼看就要有功可居、有福可享了,谁能保证这一仗没有危险呢?而且这一仗是破天荒的渡海作战,险象环生、危机四伏。" 就在这关键时刻,时任第四野战军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的刘振华,主动向40军军长韩先楚请战,要求带队潜渡琼州海峡。韩先楚权衡再三,决定让这位刚满28岁的政工干部指挥一个加强团先遣渡海。 1950年3月26日的黄昏,夕阳西沉。刘振华站在指挥船上,望着身后81艘战船载着2999名战士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航,向西南方向的海南岛临高角挺进。与他同船的,还有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 凌晨5时左右,天色微明,海面上隐约可见远处的山脉轮廓。突然,右前方传来了枪声和爆炸声。马白山判断是接应部队在临高预定登陆点与敌人交火,而船队至少还需3小时才能到达。面对这突发状况,刘振华当机立断:"就近靠岸,强行登陆!" 登陆成功后,刘振华带领部队向五指山方向挺进,四天后与琼崖纵队和先期登岛的先锋营胜利会师。让他感动的是,在极度缺乏物资的情况下,琼崖纵队把自己的菜金减少一半给予登陆部队,还将全部大米供给他们,自己却啃红薯充饥。当刘振华要求改变这种特殊待遇时,琼崖纵队的战友们说:"毛主席派你们来帮助我们解放我们的家乡,怎么能让你们挨饿呢?" 这种战友情谊源于共同的革命理想,也证实了毛主席的英明判断:"海南有个冯白驹,金门没有,这是解放海南岛的一个优越条件。" 4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海南岛发起总攻。刘振华被任命为岛上西线指挥部副政委,与马白山一起统一指挥118师4个营和琼崖纵队一纵队3个团,共万余人,从五指山出发,迂回到敌人背后。4月17日拂晓,他们一举攻占了临高山这一战略制高点,并利用缴获的6门大炮,瞄准临高城和敌滩头阵地猛烈轰击,有效压制了敌人的炮火,打垮了敌人一个师的兵力,为主力船队成功登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 4月20日,临高县城被攻克。从这里开始,刘振华率部继续向西挺进,一路攻城拔寨,直至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了天涯海角,宣告海南岛全岛解放。 那是在1938年,17岁的刘培一在中共地下党员李正育带领下,和另外4名青年一起加入了八路军山东省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为表达打击日寇、振兴中华的决心,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刘振华,其余4人也分别改名为振兴、振中、振民和振国。这5名年轻人改名的故事,在部队中传为佳话。 刘振华出生于1921年7月,泰安县大汶口镇东大吴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6岁时,他就立下志向:"一定要把侵略者赶出去!"当日军占领济南、泰安后,少年刘振华毅然参军抗日,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军旅生涯。 从八路军战士到营教导员,从抗日游击队到鲁中军区,刘振华在战火中成长。1948年,他担任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政治部主任,后任第4野战军第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正是在这个岗位上,他接受了解放海南岛的艰巨任务。 海南岛解放后,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25日,刘振华所在的118师作为首批志愿军开赴朝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首战告捷,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让刘振华逐渐崭露头角。1964年4月,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此后的军旅生涯中,他担任过陆军军政委、沈阳军区副政委等重要职务。 1970年,刘振华转战外交战线,出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1972年,作为全权代表同希腊国代表谈判两国建交事宜时,面对台湾问题,他寸步不让,经过半年的艰苦谈判,终于说服了对方。因工作出色,刘振华曾获周恩来总理的表扬。 1976年,刘振华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1979年3月,他重返军队,任沈阳军区副政委,1982年10月升任沈阳军区政委。1987年,他调任北京军区政委。 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举行恢复军衔制后的第一次授上将仪式,刘振华与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等16位高级将领一同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是对他一生军旅生涯的最高褒奖。 离休后的刘振华将军心系海南,著有回忆录《解放海南岛》,并亲自筹措资金,改编指挥拍摄了同名电视连续剧。2015年2月,他的著作《海南之战》出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上将刘振华,是开国少将,解放海南岛立下汗马功劳!时任118师政治部主任,韩先楚将
熹然说历史
2025-03-29 20:20:47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