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全域5G覆盖

新浪财经 2025-08-18 08:42:33

中国经济报导:8月7日,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式投运,其T3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实现全域5G覆盖,部分区域部署5G-A(5GAdvanced)网络,标志着青藏高原首个“5G+智慧机场”标杆项目落地。

这项青海民航史上投资最大的工程(年旅客吞吐量提升至2100万人次),通过超前规划、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构建了一张覆盖无死角、体验高品质的“数字底座”,为高原地区智慧交通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立体组网与精准覆盖

针对T3航站楼15.8万平方米超大空间和复杂结构,项目团队摒弃传统单一阵列部署,采用“多频段协同+宏微站融合”方案:在值机岛、安检区等高频交互区域部署EM/BookRRU微站设备,候机区、商业区则通过pRRU(分布式皮基站)实现高容量覆盖,确保从值机柜台到最远候机座椅的5G信号强度均达-90dBm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值机大厅钻石棱面穹顶下创新采用“透波复合材料+隐藏式天线”设计,将通信设备嵌入装饰吊顶,既避免金属结构对信号的屏蔽(衰减降低15dB以上),又保持建筑美学完整性。

5G-A网络的前瞻性布局

部分核心区域(如贵宾厅、指挥中心)率先部署5G-A网络,采用3.5GHz+26GHz双频载波聚合技术,峰值速率达3.48Gbps(普通5G的3-5倍),可同时支持2000台设备并发4K视频流。这种超前部署为未来行李自动追踪(需实时定位精度≤0.5米)、数字孪生机场等应用预留了网络弹性。例如,中国电信在T3航站楼实现5G-A显标率98%以上,候机区平均下载速率超1.2Gbps,较传统5G提升2.3倍。

共建共享的成本优化路径

青海铁塔作为统筹方,整合三家运营商需求,采用“一张规划图、四个同步走”模式(同步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较传统自建模式节省投资超30%,累计节约行业资金1000余万元。例如,41万平方米室内分布系统通过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管线桥架23公里,减少机房占用面积400平方米。

旅客服务的体验升级

5G网络为“无感化出行”提供支撑:

智能导航:基于5G高精度定位(误差

沉浸式体验:候机区部署的5G+VR终端,可提供青海湖、茶卡盐湖等景区的360°全景导览,带宽需求从传统4G的50Mbps降至5G的20Mbps,用户眩晕感降低60%。

应急通信:在2024年玉树地震演练中,5G网络保障了机场与灾区的实时视频会议,时延控制在50毫秒以内,较卫星通信提升效率80%。

机场运营的效率革新

行李追踪系统:通过5G+UWB(超宽带)技术,实现行李从值机到登机的全流程可视化,平均追踪响应时间

智能安检:5G网络支持毫米波人体安检仪的实时数据回传,单通道安检效率提升40%,误检率降低至0.1%以下。

能源管理:部署5G连接的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航站楼照明、空调能耗,通过AI算法优化后,单位面积能耗降低18%。

高原特色的产业联动

机场5G网络与青海“四地”建设(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深度融合:

文旅赋能:联合青海文旅厅开发“5G+非遗”体验区,旅客可通过AR眼镜观看热贡唐卡绘制、土族盘绣等非遗技艺,相关内容传播量较传统方式增长300%。

应急物流:依托5G网络构建的“空中应急通道”,在2025年果洛雪灾中,机场与灾区的物资调度响应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小时。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5G全覆盖,不仅是高原地区数字基建的里程碑,更是“技术创新+生态协同”的典范。随着5G-A网络的深度应用和6G技术的前瞻布局,青海正以“数字空中门户”为支点,撬动青藏高原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1 阅读: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