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2月,袁世凯坐在龙椅上,身穿帝王的华服,脸上洋溢着荣耀与自豪。他的眼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19 00:47:54

1915年12月,袁世凯坐在龙椅上,身穿帝王的华服,脸上洋溢着荣耀与自豪。他的眼眸中,闪烁着统领天下的野心。在国会、高校、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各省代表的拥护和支持下,他公然决定,恢复帝制,成立中华帝国。 很多人提起袁世凯,标签就是“窃国大盗”、“复辟狂”。没错,历史课本是这么写的。一个能在晚清那种烂摊子里,靠着小站练兵拉起一支中国最现代化的北洋新军,在辛亥革命的风口浪尖上,左右逢源,逼着清帝退位,自己稳坐大总统宝座的人,他能是个简单的蠢货吗?绝不是。他是个顶级的权谋高手,也是个机会主义的赌徒。 那他为什么非要赌上身家性命,去干称帝这件逆天而行的大事呢? 这事儿得从他当上大总统后说起。那时候的民国,名义上是共和了,实际上呢?乱成一锅粥。国会里天天吵架,地方军阀谁也不服谁,孙中山的革命党人还老想着用《临时约法》限制他。袁世凯心里烦啊,他觉得这帮秀才懂什么治国,国家就得有个强人说了算,乱世用重典嘛。所以,他先是废了碍手碍脚的《临时约法》,搞了个自己的《新约法》,把总统权力弄得跟皇帝差不多。 可权力再大,“总统”这名号终究是“选”出来的,听着就不够霸气,也不够“稳”。万一哪天民意一变,自己不就得下台?这时候,身边的人就开始“吹风”了。 头一个就是他那宝贝儿子袁克定。这位“太子”爷做梦都想接老爹的班,为了哄袁世凯开心,他竟然找人印了一份假的《顺天时报》,上面全是“全国人民拥护袁公称帝”的新闻,每天专门送给袁世凯看。据说袁世凯一开始还挺犹豫,架不住天天看这种“独家新闻”,慢慢地自己也信了。 外头呢,还有一帮“文化人”摇旗呐喊。美国顾问古德诺写了篇《共和与君主论》,说中国这国情,搞共和水土不服,还是君主制好。杨度、严复这些名头响当当的大学者,牵头成立了个“筹安会”,名义上是学术讨论,实际上就是给帝制复辟造势的“水军总司令部”。他们伪造各省的“劝进”电报,组织一波又一波的“请愿团”到北京,把场面搞得轰轰烈烈,好像全中国人民都跪着求袁世凯当皇帝。 这套“制造民意”的组合拳打下来,袁世凯彻底飘了。他觉得,天命所归,民心所向,自己登基是顺天应人的大好事。 1915年冬至,袁世凯在天坛搞了场盛大的祭天仪式。他穿的那身龙袍,叫十二章衮服,据说是花了六十万大洋,用金线绣着日月星辰、山川龙凤,讲究得不得了。他坐的那把龙椅,也是专门定制的,因为故宫太和殿那把是前朝的,不吉利,得换!结果这把新椅子为了迁就他的身材,弄得椅背特高、椅面特矮,看着威风,坐着憋屈。 整个登基大典,处处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别扭。一边是袁世凯穿着复古的龙袍祭天,另一边,来观礼的官员们穿着西装礼服,中西混搭,场面滑稽又尴尬。这哪是什么“中华帝国”的开国大典,分明就是一场精心策划、道具考究,但演员内心惴惴不安的大型舞台剧。 这场戏,袁世凯花了血本。有人估算,前后折腾下来,至少烧掉了三千万银元。可钱花了,人心没买到。 他称帝的消息一传出,全国都炸了。最先发难的是云南的蔡锷和唐继尧。1915年12月25日,就在袁世凯准备过元旦登基大典的时候,云南通电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紧接着,贵州、广西纷纷响应。这把火,一下子就烧到了袁世凯的后院。 更要命的是,袁世凯最倚重的北洋老兄弟们,比如段祺瑞、冯国璋,个个都成了“骑墙派”,嘴上说着拥护,实际上按兵不动,就等着看笑话。连之前一直明里暗里支持他的日本人,一看风向不对,也立马变脸,开始支持南方的反袁势力。 众叛亲离,四面楚歌。这场皇帝梦,袁世凯只做了83天,就在1916年3月草草宣布取消帝制。可这事儿没完,全国的怒火已经被点燃,没人答应他还能继续当总统。同年6月6日,袁世凯在无尽的悔恨和绝望中病逝,终年57岁。据说他临死前,嘴里还在念叨:“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这句话,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和争议。 现在回过头看,袁世凯的失败是注定的。他错判了整个时代的大势。辛亥革命虽然不彻底,但“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像一颗种子,种进了当时中国人的心里。大家刚从给皇帝下跪的日子里站起来,怎么可能愿意再跪回去?他想靠着几杆枪、几个文人的吹捧和一堆假民意,就把历史的车轮倒着推,这本身就是个笑话。 然而,这场荒唐的复辟闹剧,也并非全无“贡献”。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彻底打碎了中国人心中残存的“帝王情结”,让所有人都看清了,靠一个“圣君”来拯救国家的老路,是彻底走不通了。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剧烈震荡下,才有了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才有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这个角度说,袁世凯用自己的失败,给整个民族上了一堂最深刻的启蒙课。

0 阅读:8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