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公开声称,日本杀害中国人,是为了民族融合,是为了推动大东亚共荣圈…….我们应当感谢,而不是记仇。” 1961 年,梁艳萍出生在山西大同。这座城市在战争年代经历过不少动荡,很多先辈为了保卫家园拼过命。按说,她对那段历史该有敬畏心,可事实并非如此。 她后来在湖北大学学了文艺学,毕业后留校当老师,一步步成了博士生导师。她研究美学,对日本美学兴趣很大,但这份兴趣慢慢让她对历史的看法走了偏。 在课堂上,她讲日本美学时,总把日本军国主义时期的一些艺术品夸成 “超越时代的创作”,对里面藏着的侵略想法绝口不提。有学生觉得这种说法不对,脱离了历史背景,她却拿 “学术自由” 当借口,还说学生太敏感。 她写的论文也有问题。里面常引用日本右翼学者的观点,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 “战争里难免的伤亡”,对史料里记载的日军暴行轻描淡写。这样不符合事实的文章能发表出来,会误导不少不了解历史细节的人。 就连指导博士生,她也带着错误的方向。她让学生研究 “大东亚共荣圈对东亚文化交流有啥好处”,硬是把侵略和文化交流绑在一起。有博士生想纠正这种错误,却被她以 “选题不合适” 为由换了指导老师。 为啥会这样?根本上是她做学问出了偏差。她只盯着日本美学里那些好看的东西,却忘了这些东西背后有多少中国人的血泪。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就用 “大和魂” 之类的说法美化战争,梁艳萍一头扎进去,连基本的对错都分不清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她的说法和日本右翼的一些做法很像。这些年,日本总有人想改教科书,把 “侵略” 说成 “进出”,删改南京大屠杀的内容,还去拜靖国神社里的战犯,就是想让人忘了他们的罪行。 梁艳萍这么一说,等于帮他们圆谎,还给这些歪理套上了 “学术” 的外衣,更容易让人上当。 说到底,这是在伤害我们民族的根。抗日战争那十四年,多少人牺牲才换来了现在的安稳。那段历史让我们知道,落后就会被欺负,团结才能救国,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记忆。 梁艳萍把屠杀说成 “融合”,就是想让大家不把这段历史当回事,慢慢忘了伤痛和警醒。要是连历史都记不住,民族精神也就没了根基。 现在国际上不太平,有些国家见不得我们好,总想着挑事。他们就喜欢利用历史问题制造矛盾,让我们内部不团结。 梁艳萍的话,不管她是有意还是无意,客观上可能会被这些势力利用。他们说不定会拿她的话到处说,说中国人自己都不恨日本了,这不是帮着外人害自己人吗? 学术圈本该是讲真理、明是非的地方。可要是像梁艳萍这样,为了自己那点扭曲的兴趣,连历史正义都不管了,学术就变了味。她能从讲师做到博导,这提醒我们,评价学者不能只看发了多少论文、带了多少学生,更要看他有没有底线,有没有家国情怀。 说到底,我们关注这事,不是要记恨谁,而是要守住历史的底线。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能照见过去,也能指引未来。要是这面镜子被打碎、涂花了,我们就看不清路了。 梁艳萍的例子就是个警告,不管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得把良心放正,把历史记牢。不然,一步走错,可能就成了民族的罪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抬不起头。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网友反映湖北大学教师梁艳萍发布不当言论 校方回应)
“她公开声称,日本杀害中国人,是为了民族融合,是为了推动大东亚共荣圈…….我们应
古今知夏
2025-08-19 10:16:57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