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完泽连斯基见欧洲领导人,特朗普强调两点:美乌俄三边会晤和领土交换。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东厅与欧洲多国领导人举行多边会晤。 特朗普17日向泽连斯基喊话,声称如果泽连斯基愿意,俄乌冲突能“几乎立即”结束,乌克兰“收不回”克里米亚,也无法加入北约。 泽连斯基抵美后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乌克兰当年不应该放弃克里米亚,乌克兰在1994年获得的所谓“安全保障”并未奏效,不能重蹈覆辙。 特朗普与欧洲领导人的白宫会晤余音未散,其抛出的“美乌俄三边会晤”设想与“领土交换”议题,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波澜。 泽连斯基关于“乌克兰当年不该放弃克里米亚”及“1994年安全保障失效”的悲鸣,更在历史的回音壁上反复撞击。 这盘棋局,远非简单的停火谈判,其背后是地缘政治伤疤的重新撕裂、大国承诺信用的破产危机,以及以“现实政治”为名对国际秩序根基的潜在动摇。 当特朗普直言乌克兰“收不回”克里米亚、无法加入北约,其核心逻辑是赤裸裸的“实力界定现实”。 这种“现实政治”思维试图在战场上暂时僵持的当下,强行划定势力范围与利益边界。 然而,其潜在的危险在于对“领土换和平”公式的轻率应用。 历史经验一再警示:以牺牲主权领土完整为代价的“和平”,往往脆弱不堪且酝酿着更深远的冲突。慕尼黑协定未能阻止二战爆发,正是最沉痛的注脚。 特朗普的“领土交换”提议若处理不慎,不仅是对乌克兰主权的重大打击,更可能向全球释放“强权即公理”的危险信号,颠覆二战以来艰难构建的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根基。 泽连斯基重提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是对大国承诺失效的血泪控诉。当年乌克兰放弃世界第三大核武库,换取俄、美、英等国的“安全保障”。 克里米亚的沦陷,无情地宣告了这种安全保障机制的破产。 这一历史伤疤揭示了国际关系中一个残酷真相:小国的安全高度依赖大国的信用与体系约束,而当大国背信或体系失效,小国便成为待宰羔羊。 如今,特朗普的提议再次将乌克兰置于类似的“安全保障”谈判桌前,然而,当历史信用已然破产,空洞的“安全保障”承诺如何取信于人? 泽连斯基的“不能重蹈覆辙”,既是警醒,也是对构建更可靠、有强制力国际安全保障机制的绝望呼唤。 特朗普的“三边会晤”构想,表面上为斡旋,实则暗藏重塑美国主导下欧洲安全秩序的雄心。 其策略或为:一方面以“结束冲突”为诱饵,施压乌克兰接受领土现实;另一方面借“安全保障”名义,试图部分解除俄罗斯的战略孤立,换取其某种战略收缩或合作。 然而,此举面临三重尖锐矛盾: 其一,乌克兰民族情感与国家主权底线能否容忍领土的永久割裂? 其二,欧洲盟友在未充分参与核心决策下,对美国单方面主导的“和平方案”信任几何? 其三,俄罗斯是否真正愿意在“安全保障”框架下实现长期稳定,抑或视其为战术休整? 特朗普“美国将考虑由谁来做什么”的模糊表述,更凸显了方案的不确定性和美国主导意图下潜在的独断风险。 特朗普的提议,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其可能带来的“即时停火”表象,或许能短暂满足部分人对和平的渴望。 然而,一个建立在大国强制安排、牺牲小国主权完整基础上的“和平”,本质上是将定时炸弹埋入未来国际关系的肌体之中。 它不仅会进一步侵蚀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加剧全球范围内的安全焦虑,更可能成为鼓励未来侵略行为的危险先例。 当“强权即公理”成为解决争端的潜规则,世界将滑向更加丛林化的深渊。 国际社会在渴望和平的同时,必须警惕“速效药”背后的长期毒性。 真正的持久和平,只能建立在尊重国际法、保障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并通过平等协商建立有效集体安全机制的基础之上。 特朗普的“药方”,是饮鸩止渴,还是能催生出更坚固的和平架构? 当大国信用破产的伤痕尚未愈合,“安全保障”的承诺如何避免再次沦为镜花水月? 这片笼罩在“领土交换”阴影下的和平愿景,究竟是希望的曙光,还是更深危机的序曲?
见完泽连斯基见欧洲领导人,特朗普强调两点:美乌俄三边会晤和领土交换。据央视新闻报
全球秒报君
2025-08-19 13:12: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