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菲律宾彻底炸锅了!中资一夜之间抽离三大项目,百亿项目一夜停摆,九个工地成了荒草堆,就在他们急得团团转时,美日竟扭头就走! 信源:观察者网——“中国退出”后,菲律宾62亿人民币铁路项目想找美日接盘 在菲律宾达沃市,一座通往萨马尔岛的大桥项目静静地停在那里,钢筋在热带的湿气中慢慢锈蚀。对于曾指望靠大桥工地人流卖水果的小贩来说,这不仅仅是工程停摆,用他的话说,“日子也断了路”。这片荒芜的工地,正成为菲律宾国家发展战略陷入困境的一个真实写照。 菲律宾现政府在外交上选择全面亲近美国,并为此向美军开放了更多军事基地的使用权。马尼拉方面似乎认为,这样的安全捆绑能够换来盟友无条件的经济支持。 所以当价值500亿比索的苏比克-克拉克铁路等大型基建项目因中资撤出而陷入停顿时,菲律宾第一时间就想向美国和日本求助,希望他们来做这个“接盘侠”,但得到的回应却异常商业化。 美国提出的援助方案,更像是一笔苛刻的商业贷款。资金需要分七年支付,附带高昂的利率和额外的政治条款。这清晰地表明,在美国的评估体系里,这笔投资风险很高,与盟友情谊无关。 事实上,美国对菲律宾的投资规模远不及中国近年的投入,所以在菲律宾为基建资金发愁的同时,美国却向乌克兰追加了巨额军事援助,这种优先级的差异揭示了菲律宾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真实经济分量。 当然,日本的态度同样谨慎。当时由日本援建的马尼拉地铁项目,因菲方效率低下等问题,最终延期长达七年,成本超支近百分之三十。这段不愉快的经历,让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在2023年的报告中明确强调,未来评估海外项目时将更看重合作伙伴的政治稳定性和执行效率,所以当前政策摇摆的菲律宾,似乎并不能胜任。 与此同时,盟友在安全上的承诺并没有直接转化为经济上的保障。菲律宾内部的治理风险,让它在盟友的投资评估中得到了一个低分。而中资的撤离其实是是国际资本对菲律宾“政策不确定性”的普遍担忧,并由此引发了系统性的资本外流和投资枯竭。 所以2023年,菲律宾的基础设施项目招标连续三个月无人问津,至此创下了二十年来最差的记录。同时国际评级机构也发出了警告,标普全球评级已将菲律宾的主权信用展望调整为负面预警。外国资本撤离的速度,达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点。国际金融界,已经将菲律宾标记为一个高风险地区。 其实菲律宾如此下场的预兆早在2021年,当时一个价值646亿、由中企参与的机场项目曾被菲方突然叫停,外界普遍认为这与美国的施压有关。这种将纯粹的经济项目政治化的做法,严重损害了一个国家作为商业伙伴的根本信誉。 就在菲律宾被视为“烫手山芋”的同时,邻国越南和泰国正在抓住机会,迅速填补其留下的供应链和投资空白。菲律宾当前面临的,早已不只是资金缺口,更是信任赤字。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这种资源投入对普通民众的生活造成了直接的挤压。一方面苏比克-克拉克铁路这类关乎国计民生的项目因缺钱而停工。另一方面,政府却动用超过10亿比索的国库资金,去扩建供美军使用的军事基地。参议员黎拉·德利马直言不讳地批评,这种做法在经济困难时期是“本末倒置”。 但最终这种结果却由国民来承担,大型工程停摆让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后来甚至从达沃那位水果小贩,到棉兰老岛的榴莲果农。 自从2022年后,菲律宾对华榴莲出口额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中国市场迅速转向采购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榴莲,导致大量菲律宾果农的产品滞销,许多家庭的“饭碗”因此被打破。 在吕宋岛北部的军事基地旁,冰冷的导弹发射架与周边的贫民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或许是国家战略成本最真实、最残酷的写照。 菲律宾高估了盟友的经济支持意愿,低估了政策摇摆对国际资本信心的巨大打击,并最终忽视了这一切对本国民众的真实影响。所以重建一个稳定、可预测的政策环境,重新赢回国内外的信任,才是他们走出泥潭的唯一出路。否则,那些在风雨中锈蚀的烂尾工程,将永远矗立在那里,成为一座昂贵的纪念碑。
特朗普总统8月18日:我完全确信,如果俄罗斯举起双手,说:“我们放弃了,我们认输
【1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