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安排的工作午餐取消,“一对一”改“三对三”,但近3小时的闭门对话后,双方口径

追史亦探今 2025-08-19 16:16:55

原本安排的工作午餐取消,“一对一”改“三对三”,但近3小时的闭门对话后,双方口径罕见一致:富有成效。普京在记者会上把话挑明——俄美关系已跌到冷战后低点,这对两国与世界都不利;他与特朗普建立了“很好的直接联系”,看到了后者想理解冲突本质的意愿,俄方真诚希望结束俄乌冲突。特朗普也回以“许多事项已达成一致,只剩少数悬点”。 临散场,普京用英语抛出邀请:请特朗普访莫。特朗普没接死球:“挺有意思,可能会有压力,但也可能会发生。”随后他在“真实社交”写下“在俄罗斯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紧跟补刀:进展足以推动与乌克兰和欧洲领导人的会晤。信号很直白——大框在搭,补丁要靠后续多边协商去缝。 真正的变脸发生在离开阿拉斯加之后。特朗普接受福克斯采访,语气一转:鉴于会谈“非常顺利”,目前不考虑因中国购买俄油而对华加征关税——但“可能两三周后不得不考虑”。这句“暂不考虑”,背后站着先前的重锤:对俄“加征100%”、对买俄油国家祭出“二级关税”。格雷厄姆推的新法案甚至一度把“二级关税”抬到500%,后又降到100%。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时仍放话:若普京未在时限内达成和平,美方就同步落锤。 北京的回复并不绕弯:关税战没有赢家;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开展正常经贸能源合作,正当合法;中国将根据自身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换言之,规则在这儿,油也在这儿,别拿胁迫当政策。 对华“暂缓”,对印“加码”。8月16日《印度时报》披露:自8月27日起,印度输美商品将面临总计50%的关税;8月17日路透又曝:原定25—29日的美方代表访印行程取消,贸易谈判顺延。按照特朗普8月6日叠加的25%,这已是美国对主要伙伴里罕见的重税。理由不新鲜——惩罚印度购买俄油。 被步步紧逼的莫迪政府,开始把脚从一只船挪到另一只船。暂停多年的双边机制陆续重启,防长、外长时隔五年访华;更主动的是,抛出总理本人行程: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并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合峰会。北京则顺手把台阶垫稳:8月18—20日,王毅外长受邀访印三天,举行第24次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节奏拉满。彭博社的解读很中性:时点正好,互信修复在推进;这次三天会谈“料很足”,除边界外,更是为莫迪来华“会前深沟通”,核心是保障上合顺利。至于印度是否真要回调对华政策,还得看行动,不看话术——毕竟“左右逢源”是这届新德里的底色。 下来看三样“硬指标”:一看文本——美俄口径能否从“重大进展”落到可执行的停火框架;二看关税——对印50%是否落地、范围如何划线、豁免是否出现;三看行程——王毅访印之后,莫迪是否如期来华、上合公报的关键词如何书写。声明好听,钱包和航班更诚实。 一句话收尾:这轮风向,不以口号见高下,而以关税落点、油轮航线与会前会长度见真章。有人忙着“暂不考虑”,有人已经“不得不考虑”;有人高举“二级关税”,也有人把边界会开到第24轮。局在变,但不急的人,通常才握着笔。 参考资料:《 三年来王毅首访印度,看头衔,其中深意不仅在“回暖”双边关系-凤凰网资讯 》

0 阅读:2
追史亦探今

追史亦探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