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永磁板块核心逻辑分析!
一、驱动因素:
1. 需求爆发:新能源车、人形机器人、海风永磁发电机三大赛道拉动,2025年全球钕铁硼需求预计突破30万吨。
2. 供给约束:国内稀土配额严控,盛和资源等海外矿布局企业享受溢价;回收产业链成关键补充,可降低30% - 40%成本。
3. 技术迭代:高性能钕铁硼占比提升,热压磁体适配机器人精密场景;非晶带材在高频电源领域替代硅钢。
二、细分领域及个股拆解
▶ 资源端(掌握稀土矿权,享受配额红利)
1. 北方稀土:
核心壁垒:垄断白云鄂博矿,2023年开采配额占比70.05%、冶炼配额66.94%,轻稀土市占率超60%。
业绩支撑: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42.3亿,钕铁硼原料端溢价持续。
2. 中国稀土:
稀缺性:中重稀土市占率第二,离子型稀土分离加工市占率超30%,掌握南方重稀土矿权。
增长逻辑:重稀土因新能源车电机、风电永磁需求,价格弹性>轻稀土。
3. 厦门钨业:
业务矩阵:中重稀土+ 锂电材料+ 钨制品,形成“稀土 - 磁材 - 下游应用”闭环。
磁材突破:高性能钕铁硼产能1.2万吨,配套比亚迪刀片电池电机、宁德时代储能项目,2024年磁材收入预计增35%。
估值优势:PE仅25倍,钨业务提供业绩安全垫。
4. 盛和资源:
海外突围:包销越南、美国稀土矿,不受国内配额限制,2024年海外原料占比超50%。
技术亮点:稀土金属冶炼产能1.2万吨,布局非洲稀土矿探矿权,远期资源自给率达70%。
催化剂:美国 Mountain Pass 矿复产合作落地,稀土精矿进口成本降15%。
5. 包钢股份:
资源禀赋:持有白云鄂博矿全部权益,稀土精矿100%销售给北方稀土。
业绩依赖:钢铁业务占比90%,稀土贡献利润占比超60%,需关注钢铁周期对业绩的拖累。
▶ 永磁材料(钕铁硼/铁氧体,需求直接受益)
钕铁硼(高端磁材,新能源车/机器人核心):
1. 中科三环:
产能称王:钕铁硼产能2.5万吨,N52以上高性能产品占比超40%,配套特斯拉Model 3/Y电机。
客户结构:海外客户占比65%,2024年Q2海外收入增28%,对冲国内价格波动。
技术储备:布局磁材回收,成本较原生矿低35%。
2. 正海磁材:
产能扩张:现有2.4万吨,规划3万吨,聚焦汽车电机、工业机器人。
毛利率优势:烧结钕铁硼毛利率28%,源于自主专利降本12%。
新业务:布局磁敏传感器,切入工业自动化检测领域,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3. 金力永磁:
赛道绑定:特斯拉、比亚迪核心供应商,单车磁材价值量超5000元。
技术领先:开发无镝磁材,应用于1000kW海风电机,获明阳智能、金风科技订单。
产能规划:江西、包头基地合计4万吨产能,海外墨西哥工厂规避关税风险。
4. 华宏科技:
回收+磁材:稀土回收产能1.5万吨,再生磁粉供应特斯拉、苹果供应链;规划4万吨钕铁硼产能,形成“回收 冶炼 - 磁材”闭环。
协同效应:报废汽车拆解提供稳定原料,2024年上半年回收业务利润增45%。
5. 银河磁体:
差异化产品:热压钕铁硼产能300吨,磁能积>58MGOe,适配人形机器人关节、精密仪器。
客户稀缺:全球前五大医疗设备厂商供应商,2024年医疗领域收入增32%。
铁氧体(中低端,消费电子/家电):
1. 横店东磁:
产能碾压:永磁铁氧体16.2万吨,覆盖汽车传感器、家电电机,2024年磁材收入超50亿。
光伏协同:布局光伏组件,形成“磁材 + 光伏”双主业,2024年光伏收入预计增60%。
2. 中钢天源:
技术壁垒:高端湿压磁瓦市占率超25%,产品寿命超10万小时。
军工拓展:为航天电机供应铁氧体磁芯,2024年军工收入占比提升至15%。
▶ 软磁材料(高频场景,光伏/储能/快充)
取向硅钢(变压器核心):
1. 宝钢股份:
市占垄断:取向硅钢市占率52%,高磁感硅钢适配特高压变压器,2024年上半年硅钢收入增22%。
技术迭代:开发23Q140高牌号硅钢,损耗降15%,获国家电网80%招标份额。
2. 望变电气:
弹性标的:取向硅钢市占率6%,2024年产能扩至80万吨,受益电网投资。
非晶带材(高频电源):
1. 云路股份:
垄断优势:非晶带材市占率62%,纳米晶带材适配光伏逆变器、车载充电机。
客户绑定:阳光电源、华为数字能源核心供应商,2024年非晶收入增40%。
金属磁粉芯(大电流场景):
1. 铂科新材:
产能领先:金属软磁粉芯5万吨,纳米晶磁芯适配储能变流器,获宁德时代、比亚迪定点。
技术突破:开发铁硅铝磁粉芯,应用于800V高压平台快充。
注:数据基于公开信息,需跟踪企业半年报、订单公告验证逻辑,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