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胡琏见妻子曾广瑜独自带娃太累,想纳妾帮衬。没想到妻子不仅不反对,还主

万物知识局 2025-08-20 10:10:43

1942年,胡琏见妻子曾广瑜独自带娃太累,想纳妾帮衬。没想到妻子不仅不反对,还主动把堂妹曾广仙介绍给他。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胡琏出生在陕西一个普通家庭。

他的原配妻子叫吴秀娃,两人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当时胡琏才 14 岁,彼此没什么感情基础。

后来,胡琏在部队里表现越来越出色,慢慢有了名气。

军官曾伯熹觉得胡琏是个有能力的人,就把自己的妹妹曾广瑜介绍给了他。

胡琏和曾广瑜结婚后,夫妻感情很好。

曾广瑜先后给胡琏生下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取名叫胡之光、胡之辉、胡之耀和胡之冰。

而且,曾广瑜把家里的事打理得妥妥当当,还经常陪着胡琏参加各种活动。

她举止优雅,又有才华,让胡琏在旁人面前很有面子。

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胡琏从前线寄家书,信里夹着片染血弹片,说是日军投弹所留,当定情信物。曾广瑜摸着弹片,想起胡琏说的 “军人的浪漫是把敌人子弹变勋章”,可现实很快打了脸。

1939年曾伯熹去世,曾家米行因日军封锁破产。曾广瑜带孩子逃到重庆,没了往日精致,裹着粗布头巾,双手满是冻疮。胡琏军饷不够用,她只好典当最后一件陪嫁翡翠镯子,换来的钱只够买半袋发霉糙米。

1942年春天,胡琏的好朋友、18 军军需处长张振国,在沙坪坝偶然遇到了曾广瑜。

当时的场景让张振国心里很不是滋味:曾广瑜背上背着发高烧的儿子,手里还牵着两个面黄肌瘦的女儿,正在药材铺门口苦苦哀求老板,想赊点药给孩子治病。

张振国当天晚上就找到了胡琏。

两人在嘉陵江边的一家小酒馆里见面,张振国一坐下就拍着桌子发火:“你看看你老婆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她可是堂堂 11 师参谋长的妹妹,现在居然要靠赊药过日子!这事要是传出去,陈长官的脸往哪儿放?”

胡琏盯着酒杯里晃动的酒,沉默了很久,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要不我纳妾吧,多一个人在家里,也能帮着照顾她们母女几个。”

张振国一听这话,差点被嘴里的酒呛到,他不敢相信地说:“你疯了吗?现在是战争时期,委员长刚颁布了《新生活运动纲要》,明确规定不准军官纳妾!”

胡琏却冷笑了一声,说:“杨森在四川娶了十二房姨太太,委员长不也没管吗?”

后来,胡琏怀着忐忑的心情,跟曾广瑜提起了纳妾的想法。

让他意外的是,曾广瑜表现得异常平静。

她对胡琏说:“我倒有个合适的人选,是我的堂妹曾广仙,上个月刚从赣州逃难到重庆。”

说着,曾广瑜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曾广仙穿着碎花旗袍,笑得很灿烂,眉眼间和曾广瑜有几分相似。

三天后,胡琏在曾家老宅见到了曾广仙。

当时,18 岁的曾广仙正在院子里晾晒草药,两条麻花辫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摆动。

等曾广仙转过身来,胡琏一下子愣住了 —— 她的右耳后面有一颗朱砂痣,位置和曾广瑜的一模一样。

曾广瑜在一旁轻声介绍:“广仙读过女子师范,字写得很好,让她帮你整理作战地图,再合适不过了。”

就这么着,曾广仙顺利进了胡家的大门。

1943年5月,石牌要塞的战事变得十分紧张。

胡琏站在指挥所里,能清楚地听到长江对岸日军的炮声。

他知道这场仗不好打,就给曾广瑜写了一封遗书。

信里说:“如果我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曾广仙还年轻,她可以再嫁人;我只求你能好好照顾三个孩子。”

写完最后一个字,胡琏突然想起了纳妾那天晚上的情景:曾广瑜亲自帮曾广仙梳头,两个人站在铜镜前相视而笑,那画面就像她们还在赣州老家的闺房里一样,温馨又亲切。

幸运的是,胡琏最后打赢了这场仗,还带着青天白日勋章凯旋归来。

回来的时候,曾广仙已经怀孕三个月了。

曾广瑜特意炖了鸡汤,送到胡琏的师部。

看着胡琏狼吞虎咽喝汤的样子,曾广瑜轻声说:“广仙已经给肚子里的孩子起好名字了,如果是男孩就叫胡之冰,如果是女孩就叫胡之玉。”

胡琏放下汤碗,看向窗外盛开的杜鹃花,突然觉得这场战争似乎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 他守护的不只是国家的土地,还有这个虽然特殊、却充满温暖的家。

之后,曾广瑜帮胡琏处理日常,曾广仙负责教孩子,姐妹俩相处和睦,先后给胡琏生了八个孩子。

1974年台北荣民总医院,80岁的胡琏躺在床上,握着曾广瑜和曾广仙的手,眼里满是泪。

床尾站着三个儿子,身后是五个女儿。他想起1942年那个夜晚,想起曾广瑜说的:“与其让别的女人分走你心,不如自己人守护家。”

胡琏纳妾成了民国奇谈,有人骂他违背伦理,有人羡慕他 “齐人之福”。

可少有人知,战火年代里,这三个人用超越世俗的智慧,在破碎山河间搭起了温暖的避风港,藏着特殊时期人性的复杂与温情。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清澈的爱I只为中国

清澈的爱I只为中国

2
2025-08-20 11:02

至少能说明胡琏是个清官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