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雁门关伏击战中,三个日军正在逃窜,贺炳炎一枪打偏,日军扭头一看打枪的

曹勇说史 2025-08-20 16:53:13

1937年,雁门关伏击战中,三个日军正在逃窜,贺炳炎一枪打偏,日军扭头一看打枪的是独臂,笑着折回头扑上来。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两党携手御敌。 中共中央递交合作宣言,决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促成抗日统一战线。 8月20日,红军主力三万余将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国民政府随后也发布命令。此时华北、淞沪战火纷飞,日寇肆虐。 8月27日,南口会战失利,日寇气焰嚣张,其关东军协同第五师团进犯山西,山西成为新的抗敌前线。 9月19日,八路军120师主力在师长贺龙率领下抵达山西忻州。 同日,彭德怀副总指挥赶到,传达毛泽东主席指示:120师应部署晋西北,向绥远、大同游击,牵制敌人南下,配合即将展开的忻口战役。 9月22日,八路军总部安排:120师为左路纵队,开赴雁门关及同蒲铁路两侧;与右路纵队115师343旅协同作战。 核心任务是袭扰日寇后方,破坏其交通补给线,支援国民党军正面战场。 贺龙师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 他分析:同蒲铁路已被破坏,日寇南下运输主要依赖两条公路——大同经雁门关至忻口,灵丘经平型关至忻口。 他果断决定,集中力量在大同至忻口公路上“做文章”。 会议制定方案,贺龙下令:358旅张宗逊率715团袭击忻口西北;359旅陈伯钧、王震率部赶赴崞县以西配合;716团贺炳炎、廖汉生直插雁门关,伺机歼敌。 贺炳炎,时年24岁的团长,红军中赫赫有名的“独臂刀王”。 1929年,16岁的他追随父亲参加贺龙红军。 因年纪小、个子矮,部队起初不收,倔强的他死死抱住大树不肯走,被贺龙破例留下。 1932年春,不满19岁的贺炳炎在途中,凭一己之力逼降47名国民党溃兵,轰动全军,得名“贺小龙”。 1935年底,在湖南遭遇战中,为掩护总部突围,担任师长的贺炳炎右臂被炸烂。 在缺医少药、无麻药条件下,军医用木工锯为他截肢,手术持续2小时16分钟,他咬牙挺过。 失去右臂的他,对贺龙坚定表示:“剩一条胳膊照样跟着老总闹革命!” 10月初,贺炳炎与政委廖汉生奉命到师部。 贺龙询问士气,贺炳炎回答:“战士们目睹日寇暴行,义愤填膺!” 贺龙指着地图上的雁门关说:“机会来了!” 他分析,忻口战役正酣,日寇频繁通过大同经雁门关向前线运送补给,此线是其生命线。 雁门关虽是要隘,但因处敌人“后方”,警戒松懈,正是伏击好机会。 贺龙叮嘱,敌人装备精良,战术要灵活,积极发动群众。 雁门关,山西北部长城著名关隘,地势险要。 可惜珍贵文物已被日寇焚毁。 9月28日,日寇突破防线,国民党军被迫放弃雁门关。 日军轻易占据雄关,气焰嚣张,对防御掉以轻心。 贺炳炎、廖汉生返回团部,简短动员后,率716团秘密向雁门关疾进。 沿途所见村庄,大多惨遭日寇烧杀抢掠,残垣断壁,百姓尸横遍野。 战士们悲愤落泪,杀敌怒火燃烧。 经过三天急行军,部队抵雁门关西南老窝村。 贺炳炎从老乡口中得知,日军车队定期经过。 确切情报:日军在大同集结近300辆汽车,预计18日经雁门关前往忻口前线。 10月16日,贺炳炎、廖汉生带营连长靠近公路宿营。 天黑后,他们摸到黑石头沟勘察地形。 这里山路弯曲,公路一侧悬崖,一侧陡坡,地形利于伏击。 他们商定部署,组织人员预先破坏公路。 18日凌晨,716团战士悄无声息进入伏击区域隐蔽。 主攻三营埋伏陡坡;第十一连埋伏南面石拱桥,负责“扎口袋”;一营派出一个连,向阳明堡方向警戒。 贺炳炎与廖汉生登山顶观察。 上午10时左右,北方公路腾起烟尘,日军车队驶来。 就在这时,警戒部队急报:阳明堡方向也开来一百多辆日军汽车!敌情突变。 贺炳炎略一沉思,斩钉截铁下令:力争吃掉两路敌人! 两支日军车队在伏击圈内交会,速度慢下,车上日军毫无戒备。 贺炳炎抓住战机,果断下令开火! 三营长王祥发打响120师对日作战第一枪!战士们轻重机枪、步枪齐吼,迫击炮弹砸向敌群。 日军被打懵,车队相撞,乱成一团。 日军很快清醒,组织反扑。 扼守石拱桥的第十一连在指导员胡觉三带领下,率先冲上公路,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三营长命令吹冲锋号,战士们如猛虎下山扑向敌人。 贺炳炎、廖汉生也带警卫员冲下山坡指挥。 激战中,日军火力凶猛。 四架日军飞机飞来助战,狂轰滥炸。 716团伤亡骤增。 贺炳炎胸前被子弹横穿,警卫员重伤。胡觉三指导员英勇牺牲。 贺炳炎审时度势,下令撤出战斗。 此役击毁日军汽车三十多辆,毙敌200多名。 我军阵亡50人,负伤53人。 当天下午,贺炳炎向师部汇报。 贺龙师长回电嘉勉。 19日,贺炳炎亲率部队返回,破坏附近七座桥梁和电话线,瘫痪日军交通通讯。 主要信源:(中国军网——游击战争的典范:雁门关击战)

0 阅读:128

猜你喜欢

曹勇说史

曹勇说史

曹勇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