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播放的情节和部分预告的画面来看,电视剧《生万物》里的情节跟原著比起来,确实改了不少。而且很多太现实的情节都规避了!
原著中绣绣被土匪绑架勒索,救她出来的压根不是封大脚,而是一个土匪,就是那个亲手解开她身上绳子的人。
绣绣在山上的土匪窝里熬了整整三夜,第四天晚上,天降大雪,岗哨的守卫松懈,那个土匪趁乱解了她的绳子,低声催她快跑。
绣绣跌跌撞撞跑了大半夜,双脚冻得像踩在刀尖上,嗓子干得冒烟,才终于摸黑回到家。
再说封大脚这人,原著里他压根没剧里那么能耐。他天生残疾,一只脚大一只脚小,走路都费劲,
从小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村里人就喊他大脚,久而久之成了封大脚。这样一个人,别说独自上山闯土匪窝,
连平时下地干活都得歇好几回。哪来的本事去救人?再者,剧里把封大脚塑造成早就暗恋绣绣,可原著里根本没这回事。
封大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宁绣绣却是地主家的大小姐,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娇贵得像温室里的花。封大脚一共也就见过宁家姐妹两回,远远瞅一眼,连话都没搭上过,哪来的情啊爱啊?
其实想想,原著里的设定更贴近那个年代的现实。那时候阶级分明,像封大脚这样的底层人,
跟地主家的小姐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别说喜欢,连多看一眼都得掂量掂量会不会惹祸。而绣绣被绑架后能逃出来,也不是靠什么英雄救美,
而是那个土匪心软了一瞬,可能他也有家人,或者只是单纯厌倦了这种打打杀杀的生活。大雪那晚,他偷偷放了绣绣,自己却没跟着走,也许是知道自己走不了,也许是不想走。这细节虽小,但细想挺戳人,比剧里硬加的感情戏来得真实。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原著对人物刻画的细腻。绣绣逃回家后,没像电视剧里那样立马恢复成娇小姐,她整个人像是丢了魂,手抖着连筷子都拿不稳,
夜里睡觉总做噩梦,嘴里喊着别绑我。家里人不敢问她在山上经历了啥,只默默给她煮热姜汤,守着她到天亮。这种心理创伤的描写,在剧里几乎看不到,
取而代之的是她和封大脚之间的所谓感情升温。可现实哪有这么简单?一个刚从生死边缘回来的人,心头那块阴影没几年是散不去的。
还有那个放走她的土匪,
原著里提过一句,他后来被同伙发现了私自放人的事,被打得半死扔下了山崖。
这事没人告诉绣绣,但村里传开了,有人说他活该,有人却叹口气,说他好歹做了件善事。这段在书里没展开,
只是寥寥几笔,却让人记得住他的脸不是什么大英雄,也不是彻头彻尾的恶人,就是个夹在乱世里的普通人,做了一件或许自己都没想明白的事。
反观电视剧,为了迎合观众口味,把故事改得太顺了。封大脚成了拯救者的角色,和绣秀的情感线也铺得满满当当,
仿佛受了苦就必须有个圆满结局。可生活哪有那么多圆满?原著的好,就在于它不强求每件事都有答案,也不非要把每个角色写成好人或者坏人。就像那场大雪,既是救命的机会,也是刺骨的折磨;就像那个土匪,既害过人,也救过人。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不是几集剧情就能讲清楚的。
再说回 seal 大脚,他在原著里其实是个挺边缘的人物。他不是主角,甚至连配角都算不上,就是村子里一个不起眼的存在。他的残疾让他从小被人笑话,
但他从不抱怨,干活虽然慢,却从不偷懒。作者写他时,没用太多笔墨,只是偶尔提到他拄着棍子站在田埂上,
看远处地主家的灯火发呆。那种无声的卑微,比剧里硬塞给他的深情要有力得多。因为现实中,
像他这样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说出自己的心思,只能远远看着,然后继续低头锄地。
如果真要对比,我觉得原著的故事更像一杯老茶,
虽然苦涩,但喝下去后嘴里留着点余味,让你忍不住想再咂摸一下。
而电视剧呢,更像加了糖的饮料,第一口甜得很,但喝完也没啥感觉。现在很多改编都是这样,为了收视率,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深刻的东西浅薄化。其实观众也不傻,大家还是能分辨出什么是真情实感,什么是硬凑出来的剧情桥段。
最后我想说,不管是书还是剧,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表达方式。
但作为读者,我更偏向原著那种不刻意煽情、不强行圆满的态度。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有时候你拼尽全力也只能换来半个结果,有时候你以为的天塌下来,其实也就那么过去了。
就像 embroider 逃回家那天,天还没亮,她坐在炕沿上,看着窗外残雪,心里空荡荡的。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至少那一刻,她还活着。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