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红军营长被青海西宁牧民扣押为奴隶!1950年,我军正在青海西宁宣传政策,一牧民老汉找到组织,说道:“我叫廖永和,是当年西路军的红军营长,我要归队。” 1950年,青海刚摆脱了马步芳家族四十年的控制,开始迎接解放。 一个男人,穿着破羊皮袍,弯着腰,双手布满老茧,步履蹒跚地走进西宁,想找个家,他说的汉语结结巴巴,却自称是红军的营级指挥员,回来找队伍,看起来跟这个身份差别很大。 他指认城里的红旗,颜色和红军军旗一样,哨兵和工作人员听了有点怀疑。 廖永和,原是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的一个营级副职,1936年,他二十岁时,随西路军渡过黄河,执行重大任务,打算打通国际通道,获取战略物资。 部队进了甘肃,遇到马步芳部队的猛烈攻击,他所在的营在张掖附近被打散,廖永和在战斗中腿受伤,和大部队失散,掉进雪坑里昏迷了。 醒来后,他和十几位掉队的同志组成小集体,互相扶持,想追上队伍,他们面对高原反应和饥饿,资源极度匮乏,只有三支枪和少量弹药。 他们曾吃动物皮骨和雪水充饥,住在山洞里,艰难求生,一次转移途中,他们遇到土匪抢劫。战友牺牲了,廖永和膝盖又中弹,所有武器和物品都被抢光。 廖永和主动要求留下,不想拖累剩下的同志,一个十四岁的小红军自愿留下照顾他,他们藏在一个石洞里,被一位蒙古族妇女发现。 妇女知道他们是红军,很同情他们,让儿子用牲口把廖永和带回家,但妇女的丈夫品行恶劣,把廖永当奴隶,让他放牧、劈柴、背水。 为防止他逃跑和抹去身份,能证明他红军身份的物品都被没收,他只能用生硬的蒙古语交流。 最初几年,他多次尝试逃跑,但因不熟悉地形、缺乏食物,每次都失败了。 被抓回后,他遭受残酷毒打,最严重的一次被打断了三根肋骨,他被迫在草原上飘泊了十二年,肉体和精神都备受折磨。 尽管身陷困境,廖永和心中始终坚信红军会回来解放这片土地,他藏了一枚残缺的红军徽章,作为精神支柱。 在漫长的奴役生涯中,他默默忍受一切,对革命事业的希望从未熄灭,他学蒙古语,掌握牧民生活技能,为了生存,但他内心深处始终坚守着红军的烙印,为了归来。 1949年秋,青海西宁解放的消息传来,牧民们说“解放军”来了,这消息促使他踏上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归乡路。 归途艰辛,鞋磨破了,他就赤脚前行,他跋涉了一个多月,终于抵达西宁,他踉跄着找到党政机关,看到那面红旗,颜色和红军军旗一样,他用生硬的汉语表达了“归队”的强烈愿望。 组织部门启动了艰难的身份核查程序,廖永和多年流浪,汉语几乎遗忘,沟通异常困难,没有直接证明人,核查工作很艰难。 最终,通过查阅红四方面军残存花名册,并经由幸存老战友辨认,他的红军身份得到确认。 身份确认后,组织为他安排全面体检治疗,他的腿伤得到妥善处理,他的党籍和军籍被恢复,获得了应有的政治待遇。 1950年秋,廖永和穿上崭新军装,但他的腿伤使他无法再上战场,他主动请缨,选择留在青海,参与地方建设,或在军史馆讲述西路军的故事。 廖永和认为自己的生命是“捡回来”的,希望替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多看看太平日子。 对于那位曾经扣押他、折磨他的男人,廖永和心中没有恨意,他后来回访,甚至赠送红旗,表达“都是一家人”的和解理念,他理解对方也可能因时代动荡而心生恐惧。 廖永和的归来,被视为少数幸存者的奇迹。他的故事,是对西路军将士的最后告慰。 然而,大多数西路军战士,却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那片广袤的草原戈壁,无迹可寻。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