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日本军工生产竟不如中国:就算不投降也撑不了几天。 1945年,由于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5-08-21 22:43:26

1945年的日本军工生产竟不如中国:就算不投降也撑不了几天。 1945年,由于美国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战略轰炸,日本的军工能力不要说满足战争需要,甚至已经开始落后于曾经远远甩在后面的中国。 这一年,日本的步枪弹产量定格在5900万发,而国民政府仅用半年时间就交出7131.9万发的答卷,这还不包括木柄手榴弹147万枚,以及18万枚27式掷榴弹,39.9万枚28式枪榴弹的惊人产能。 相比之下,日本则只生产了52万枚手榴弹和掷弹。 日本全年8860挺机枪的产量,折射出其“机枪至上”的战术思维,而中国兵工选择用更灵活的武器组合应对,1945年上半年4902挺捷克式轻机枪与1363挺重机枪的配比,恰似太极推手般化解着日军的火力优势。 最耐人寻味的是火炮生产的此消彼长。日本全年仅造出275门迫击炮,而中国同期就生产出3234门迫击炮,这种“量变引发质变”的转折,在湖南、湖北的局部反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60毫米迫击炮的曲射弹道覆盖日军阵地时,这些被称为“小钢炮”的武器,正用轰鸣宣告着战争天平的倾斜。 步枪产量的对比方面,日本34.9万支的年产量,对应的是其“一枪百弹”的消耗战术;而中国则生产了4.3万支中正式步枪,但考虑到日本的兵工设备都已经在美军的轰炸中被摧毁得差不多了,这些生产出来的步枪大部分性能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一年8月,侵华日军投降时一共交出了1.08亿发步机枪弹,而1945年上半年国民党军共补充步机枪弹1.46亿发,消耗2239万发。 可以说,就算日本不投降,靠这么点军火产量,用不着到年底那些鬼子就得拿步枪当烧火棍用,靠精神胜利法和对面的国军、八路军、新四军对抗了。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