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日本访华,却只带来500亿美元战争赔偿款。谁知,毛主席大手一挥,直接全免1200亿美元战赔款。日方代表,顿感欣喜若狂!可国内人民,却甚是不解。没想到,主席只用“8个字”,就让大家,立马心领神会。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农民家,从小就接触革命思想,早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打工时开始学马克思主义。1921年,他参加中共一大,帮着建党,后来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推动土地改革和武装斗争。抗日时期,他提出游击战策略,团结各方力量打日本。解放战争中,他指挥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率军推翻国民党统治。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继续领导工业化和外交调整。田中角荣出身日本新潟县穷苦人家,早年干建筑活儿,二战后从政,当选众议员,加入自民党。1957年起,他先后做邮政大臣、大藏大臣、通产大臣,推动日本经济腾飞。1972年,他打败对手,当上首相,马上着手改善对华关系,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率团来北京,目的是谈邦交正常化。日方本来准备了大约500亿美元的赔款方案,这是他们内部估算的上限,用来表达对过去战争的歉意。中国方面听后,直接表示放弃全部赔款要求,相当于免掉1200亿美元。这决定出乎日方意料,他们原本以为中方会坚持索要。田中听到后,马上表达感谢,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的大度。国内民众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不拿这笔钱,很多老兵和工人觉得旧账不能就这么算了。但通过报纸社论和基层讨论,大家渐渐明白,这不是吃亏,而是为了长远和平和发展。日本承诺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援助,帮助中国建基础设施,这比一次性赔款实用多了。 中日会谈焦点在历史问题上,中国强调为了两国人民友好,放弃赔款要求。这一步棋下得巧妙,避免了纠缠过去,转而看未来。日方代表包括外相大平正芳,他们在会后反复称赞中方的胸怀。国内反应热烈,北京街头和工厂里,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老百姓记着战争苦难,但国家要往前走。上海高校老师分析,这决定教给大家,国家不是为报仇而存在,而是为后代留机会。人民日报头版文章号召支持中央战略,强调关系正常化立足长远。渐渐地,通过这些宣传,民众接受了这一选择。日本媒体报道说,这开启东亚新时代,国际上也评价这是大国博弈的高招。 毛泽东在会见田中时,说出“秋收冬藏,寒来暑往”八个字,这话简短却点明道理,意思是时间会改变一切,国家要忍耐和远见。日方学者听了直呼中国智慧深藏其中。国内老百姓通过这个解释,很快就心领神会,不再纠结赔款的事儿。相反,大家开始关注经济合作,日本的贷款覆盖交通、石化等领域,帮助中国引进先进设备。比如钢铁项目,就成了工业现代化的起点。专家说,合作比对抗可持续,这笔账算得长远。苏联媒体谨慎看待,担心东亚平衡变化,英国报纸直言这是换取未来的聪明之举。 邦交正常化后,中日经济交流快速起步,日本提供数十亿美元低息贷款,支持中国基建。1973年起,宝山钢铁项目引入日本设备,提高了钢铁产量。贸易额年年上涨,涉及纺织和机械,两国互派专家分享经验。田中1974年因贿赂案辞职,1976年被捕,1985年脑梗塞发作,1993年去世。毛泽东1976年逝世,他的决定为中日关系打下基础,促进东亚稳定。这段历史告诉大家,外交不是简单讨债,而是布局长远。
日本投降诏书原文写的是“对米・英・支・蘇四国接受公告”,这里的“支”代表中国。。
【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