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强调一遍,慢阻肺 肺气肿,中医是可以恢复的! 行医40多年,每年到了秋天,来找我看慢阻肺、肺气肿的患者明显增多。在中医看来,这可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天气变化与人体内在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一个案例给大家讲明白。 去年秋天接诊的一位患者,63 岁,有 8 年肺气肿病史,一入秋就犯病。那段时间他总感觉喉咙干痒,稍微吸点凉风就咳得停不下来,早上出门买个菜都得揣着保温杯,走几步就气短,晚上躺平后咳嗽会加重,咳出的痰又少又黏,还总觉得胸口发紧。发作的时候,肩膀发沉,嘴唇有点发白,整个人没精神。看他舌苔少而干,摸脉发现脉象浮细,再结合他的症状,这明显是燥邪伤肺、肺阴亏虚导致的。 针对他的情况,我开了这么个方子:沙参、麦冬、杏仁、川贝母、桔梗、紫菀、款冬花、炙甘草。患者坚持喝了半个月药,喉咙干痒的感觉明显减轻,晚上能平躺睡四五个小时了,咳嗽频率也低了。复诊时根据他的情况调整了药方,加了黄芪补肺气,又喝了一个月,平时散步 20 分钟不喘了,痰量也少到每天就两三口,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其实像这种燥邪伤肺型慢阻肺、肺气肿在秋天特别常见。天气一凉很多人不注意添衣,早晚出门常被凉风侵袭,而且秋天空气干燥,“燥邪易伤肺”,肺主皮毛、司呼吸,燥邪侵入肺脏,会耗伤肺阴,让肺失去濡养;再加上有些人秋天爱吃辛辣、烧烤等燥热食物,会进一步加重肺燥,导致气道黏膜干燥、痰液黏稠难咳。肺阴不足、燥邪内阻,肺气就没办法正常宣发肃降,慢阻肺、肺气肿的咳嗽、气短、咽干症状也就跟着加重了。再加上秋季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凉,人体阳气渐收,“肺为娇脏,畏寒畏燥”,寒凉之气会刺激气道,导致气道痉挛,人就会觉得胸口发紧、咳嗽加重;而且秋天树叶凋零、粉尘增多,易刺激气道,诱发咳嗽,燥邪还会让痰液变干、黏在气道里,更难咳出,气道阻塞加重,慢阻肺、肺气肿患者的胸闷、气短症状就更容易急性发作。 所以治疗时既要滋阴润燥,又要宣肺止咳。 此方中:沙参和麦冬搭配,就像给肺脏浇了场 “及时雨”,专门滋阴润燥、补充肺阴; 杏仁和川贝母能降气化痰,化解肺里的燥痰; 桔梗宣肺利咽,帮着把黏痰咳出来; 紫菀和款冬花润肺止咳,缓解燥邪对肺的损伤; 炙甘草调和诸药,还能补肺气。 中医对付慢阻肺、肺气肿,讲究的是从根源调理,把肺阴补起来、把气道里的燥痰清干净,那些不舒服的症状自然就消失了。另外,秋天养肺要特别注意这两点: 一是避免早晚受凉,出门记得戴口罩、穿薄外套,减少凉风直吹; 二是早上 9 点 - 11 点(巳时)可以在室内做 5-10 分钟腹式呼吸,此时脾经当令,脾能生肺金,适度锻炼能助肺气宣发。平时咽干、痰少的人可以常按胸部的中府穴,每次按揉 3 分钟,能帮助润肺理气、缓解胸闷。 这 40多年来我一直深耕于呼吸系统疾病,最擅长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阻肺、肺气肿,以及由此引发的肺心病、呼吸衰竭、反复肺部感染、焦虑抑郁等并发症。这么多年的实战经验总结,不想就此被埋没,所以我每天抽出时间,写一写慢阻肺、肺气肿的调理医案和科普,希望能给广大中医学者一些启发,更希望能帮助到更多被咳喘折磨、经济条件有限的穷苦患者,让他们不用花冤枉钱,也能找到恢复呼吸顺畅的实用方法。
我再强调一遍,慢阻肺肺气肿,中医是可以恢复的! 行医40多年,每年到了秋天
吕蒙
2025-08-22 21:19:54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