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56岁男子平均每天都要和妻子行房,可妻子却没了兴致,男子怀疑妻子出轨,于

月鹿简科 2025-08-23 16:40:50

吉林,一56岁男子平均每天都要和妻子行房,可妻子却没了兴致,男子怀疑妻子出轨,于是持刀捅了妻子几刀,随后服老鼠药自杀,但未能成功。然而妻子康复后却坚持要出谅解书,称男子是家庭收入来源,家里不能没有他。法院判了!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

在吉林,一桩持刀伤妻案的结局,定格在了丈夫赵某十年半的刑期上。然而,真正搅动人心的,并非这纸判决,而是那份由在血泊中挣扎了九个小时、侥幸生还的妻子李某亲手写下的《谅解书》。

这份文件不只是宽恕的证明,它更像一面棱镜,映照出法律、生存与人性困局的复杂交错。

从法律的视角看,李某的这份谅解书,是为丈夫赵某争取从轻处罚最有力的一张牌。因猜忌配偶与他人有染,赵某持利刃对其猛刺,致其身受重创。

尽管受害者侥幸存活,但其行为已符合故意杀人罪(未遂)的构成要件。依照刑法,等待他的本应是更为严厉的惩罚。但李某在康复后做出的选择,彻底改变了案件的走向。

她不仅书面表达了谅解,甚至主动放弃了所有经济赔偿。这一举动,在司法天平上分量极重。根据《量刑指导意见》,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尤其是在被害人主动放弃赔偿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减少基准刑,最高减幅可达百分之四十。

法院最终采纳了这一关键情节,判处赵某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这份谅解书,在冰冷的法律条文中,成功扮演了缓冲器的角色。

然而,撕开法律的温情面纱,这份谅解书的底色,更像是一份残酷的生存契约。当被问及为何原谅一个险些杀死自己的人时,李某的回答直接戳破了所有关于爱的想象。她说:“他是家庭收入来源,家里不能没有他。”这句话,揭示了谅解背后最核心的驱动力,是经济,是生存。

在这段持续多年的婚姻里,56岁的赵某是唯一的经济支柱,李某没有工作,家庭的经济状况近年来本就不好。对她而言,丈夫被重判,意味着家庭的经济来源被彻底切断,未来的生计将陷入绝境。

因此,她拒绝做伤情鉴定,放弃索赔,写下谅解书,这一系列举动,与其说是宽宏大量,不如说是一场为求生而进行的理性计算。谅解,在这里成了一种经济选择。

这份文件,最终也是这对夫妻长期失衡关系的真实写照。悲剧的引信,源自丈夫每周多达五六次的性需求与妻子的回避。

这种生理上的失调,没有引向沟通,却点燃了赵某病态的猜忌。他用手机录音监视妻子,并仅凭一段含糊不清的录音,就认定妻子出轨,从而挥刀相向。他的暴力,源于一种毫无根据的、绝对的控制欲。

而李某那份超乎寻常的谅解,也引来了外界的纷纷揣测。有人认为,这种不合常理的宽恕,恰恰是“心中有愧”的表现,暗示着她或许真的存在过错。无论真相如何,这种猜测本身,就暴露了这段关系中信任的彻底瓦解。

一个因极端猜忌而施暴的丈夫,和一个因经济命脉被攥住而选择原谅的妻子,共同构成了一个扭曲的闭环。

法律的判决已经落下,赵某为其暴力付出了代价。

但对这个家庭来说,真正的困境远未结束。十年半的刑期有尽头,但那份谅解书所揭示的经济依赖、情感扭曲和信任崩塌,却不会随着法槌的落下而烟消云散。

0 阅读:1
月鹿简科

月鹿简科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