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仗,俄罗斯永远是第二军事强国,一打仗,才发现东大已经遥遥领先。 以前总觉得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毕竟继承了苏联的家底,核武器多,坦克飞机一大堆,可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多,俄罗斯的表现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 开战初期,俄军浩浩荡荡的装甲部队往基辅推进,本以为很快就能结束战斗,结果半路上就出了大问题。 那些看起来威风凛凛的坦克装甲车,因为没油没弹药,在公路上排成长队,成了乌军打击的活靶子,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幽灵纵队”,这些装备都是苏联时期的老底子,平时摆在仓库里看着挺多,真到了战场上,没了后勤保障,连动都动不了,更别说打仗了。 还有那些号称先进的武器,俄罗斯一直说“匕首”导弹是高超音速的,根本拦不住,结果2023 年5月,乌克兰用美国给的“爱国者”反导系统,就在基辅上空把它打下来了。 俄军的战机也不省心,苏-35、苏-34这些平时宣传得很厉害的飞机,在战场上接二连三地被打下来,不是被防空导弹击中,就是因为电子设备太落后,被乌军的小无人机盯上。 说到无人机,这更是俄罗斯的短板。战场上到处都是乌克兰的无人机,有的是商用改装的,成本才几千块钱,却能精准地炸掉俄军的坦克和弹药库。 俄罗斯也想了办法,花了十年时间研发“狂怒”微波武器,说能一下子打掉10公里内的无人机,结果最后失败了,原型机都被送进了博物馆。 现在俄军拦截无人机的成功率特别低,每100架无人机过来,只能拦住43架,剩下的都能打到目标,莫斯科周边的机场经常被无人机炸得鸡飞狗跳。 对比之下,美国给乌克兰的“海马斯”火箭炮就厉害多了。在70公里外,能精准地打到铁轨正中心,把铁路炸断,让俄军的补给送不上去。 俄军的火箭炮就差远了,打出去的炮弹经常偏离目标几十米,有时候甚至上百米,想炸个仓库都费劲。 就因为这样,乌军能用“海马斯”精准打击俄军的弹药库和指挥中心,赫尔松地区的俄军后勤枢纽被打掉后,前线部队没了补给,只能撤退。 打仗不光看武器,还得看后勤和人员。俄罗斯2022年9月征召了30万预备役,可这些人没经过多少训练,有的拿着几十年前的旧头盔就上了战场,很多人连新式武器都不会用。 而乌克兰的士兵,在英国、德国等地接受训练,学会了用西方的坦克和装甲车,打起仗来更灵活。 俄军的指挥也有问题,前线指挥官早就发现赫尔松的后勤出了问题,可迟迟等不到撤退命令,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量装备被丢弃。 俄罗斯的军工生产也跟不上。开战前以为自己武器库充足,打起来才发现精确制导导弹不够用,只能从伊朗进口自杀式无人机,从朝鲜买炮弹。就算现在每月能生产5000架无人机和 200多枚导弹,可这些无人机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导弹里还用了很多从西方偷偷买的民用零件,性能根本比不过西方武器。 而西方国家虽然一开始产能有限,但很快就协调起来,美国增加炮弹产量,欧洲国家也加大军工投资,乌克兰总能及时收到需要的武器。 更重要的是,西方各国能齐心协力帮乌克兰,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各自提供不同的武器,这些武器虽然来自不同国家,却能配合着使用。 俄罗斯就只能自己硬撑,因为被制裁,很多先进的电子元件买不到,新武器研发不出来,老武器越打越少,只能把苏联时期的旧坦克翻新了再用。 平时看军事排名,只数俄罗斯有多少核武器、多少坦克飞机,可真到了战场上,这些数字说明不了问题。实战要看武器好不好用、后勤跟不跟得上、指挥灵不灵活、盟友给不给力。俄罗斯的核武器虽然多,但不能随便用,常规武器的问题在战争中全暴露出来了,而西方的军事体系在这场战争中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得更成熟、更先进。
“俄军炸出一个大活:炸出海湾战争水平了!”当地时间8月23日,俄罗斯方面称,在2
【3评论】【5点赞】
钢铁的菲利克斯
俄罗斯军事排名第二,是因为西方国家在统计核武器的情况下的综合评分后的排名,中国在核武器的分数少,所以排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