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能源汽车产品在部分功能的“最后一公里”》
这个话题大概率很多的新能源的车企会不喜欢,但却是最能管中窥豹的反映很多问题的一个直观表现。
有可能很多车企的高管、CEO都没有注意到,这种细微的“最后一公里”功能模块的不严谨、不完美,就会导致产品被消费者最终拒之门外。
这个话题实际上憋了很久了,为什么想聊这个话题?主要是因为,在体验市面很多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某项主流功能的时候,遭遇了很多的困扰。
尤其是那些用户日常使用频次非常高,但又不是最影响核心安全的功能。
典型的就比如无线充电功能。
很多朋友可能要问了,无线充电这个有啥?现在很多旗舰的主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无线充电功率,大部分都能达到50瓦以上,
诚然确实,大部分人,主流的车企在旗舰产品上都做到了50瓦的无线风冷充电,但很多型号的产品,却没有解决【无线充电触发】的这最后一公里的体验。
很多产品的无线充电板,你的手机放上去,它会首先识别的不是无线充电,而是什么呢?NFC。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手机是打开NFC的情况下,你想使用无线充电,你就得手动把NFC关掉,然后再能使用这个无线充电功能,
不然,某些车型的无线充电板会反复的识别你的NFC,然后导致你的无线充电实际上是没有进行,等到最后过了一段时间你才会发现,不仅电没有充进去,而且手机背部发热发烫非常严重。
市面上所有的车型都这样吗,当然不是,大部分销量高的车型,他对这个问题解决的是非常到位的。
无线充电板会自动识别你放上去的到底是手机还是NFC的钥匙,还是其他卡片等等等等。它不会让你去手动选择关闭NFC再进行充电,而是它的无线充电板会智能的识别,这个就是手机就会自动进行无线充电,而不需要你手动关闭NFC。
很多产品他卖得不好是有很多的核心原因逻辑在的,但是这最后的一公里,也恰恰是阻碍消费者用金钱投票的最关键的一项。
我想问一下很多车企的高管或者CEO,或者产品的负责人,有注意到这个情况的不,如果是有,为什么不把自家产品的无线充电的这个功能给它好好解决掉呢???
说白了就是不严谨,不上心,对于产品没有采用一个精益求精的态度。
其实,想要做好这个无线充电的最后一公里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就需要具体细致的一个重复的工作而已。
是什么呢?就是要把市售的主流的,甚至是全部的带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的型号产品,都给他测试一遍,以保证所有的无线充电的手机在使用自家的无线充电板的时候,都能够进行一个完美的无线充电,而不需要进行一个NFC的关闭设置以及其他的关闭设置等等。
除了无线充电这种看似简单,实则很多车企不上心的最后一公里的功能,大家还发现了哪些类似最后一公里的功能痛点呢?
这个话题会作为长期持续性的话题,有机会想到哪儿就会单独再开一篇。
大v聊车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