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2025年7月7日报道,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

墨魂 2025-08-25 01:38:09

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2025年7月7日报道,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 2025年夏天,全球能源与制造业领域被两条来自中国的消息搅得不安起来。 先是7月初美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五个月中国对美浓缩铀出口额同比暴跌六成以上,紧接着中国官方又宣布收紧石墨电极出口,这两样东西虽不像石油、稀土那样常被热议,却直接掐住了美国核电和全球钢铁产业的脖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浓缩铀可不是只能用来造核武器,我们日常用电的核电站,尤其是未来要推广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都得靠它当“粮食”,而石墨电极更贴近生活,现在钢铁厂主流的电炉炼钢,没有它就像烧烤没了炭火,根本炼不出钢,下游的汽车、风电设备生产都会跟着停摆。 中国在这些关键资源上的分量到底有多重?拿镓来说,全球九成以上的产量都来自中国,手机芯片、5G基站里都离不开它;锑的储量和冶炼规模也占全球大头,美国的军工夜视装备、高端阻燃剂都得靠它。 从2023年开始,中国就陆续对这些资源的出口动了手脚,2023年9月先对锑实施严格管控,不是不让卖,而是要经过审查;2024年7月把镓也加了进来,特别要求美国军工企业得证明买去的镓不用来造武器。 中国这么做,背后的原因其实很实在,一方面,美国一直在技术上卡中国脖子,比如限制芯片技术出口,中国用资源管控回应,也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常手段。 另一方面,这些资源很多是不可再生的,以前低价大量出口,既浪费又不利于国内产业升级,现在收紧出口,能把更多资源留给国内高端制造用。 面对中国的管控,各国的反应五花八门,但大多陷入了困境,美国想过在太平洋海底挖矿找锑和镓,算下来成本比登天还贵;自建工厂生产镓,产量根本不够用;马斯克的机器人计划因为缺镓,迟迟没法大批量生产,最后只能派高管去北京申请,承诺接受监管。 美国的核电问题更棘手,它70%的核燃料要靠进口,以前近三成来自俄罗斯,可受政策影响俄罗斯最迟2028年就要退出美国市场,现在中国出口又暴跌,本土只剩一家外资控股的浓缩铀厂,连高纯度浓缩铀都还没能力量产,2050年把核电占比翻四倍的计划,眼看着就要成泡影。 欧洲和亚洲国家日子也不好过,欧洲的芯片厂因为缺镓,良品率一个劲往下掉;想推进“绿色炼钢”,又被石墨电极供应卡了脖子。 日本、韩国对中国石墨电极依赖度很高,供应一收紧,钢铁厂只能排队采购,价格涨得飞快,下游的汽车、电池产业成本也跟着飙升,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供应商。 其实中国不是第一次在资源管控上发力,2024年10月实施的《稀土管理条例》就明确禁止非法开采、冶炼的稀土交易,2025年2月还对钨、碲、铋等五种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规范行业秩序,避免资源浪费,同时提升在全球资源市场的话语权。 再看看其他国家的类似情况,澳大利亚曾对铁矿石出口进行调控,影响了全球钢铁价格;沙特等石油输出国也常通过调整石油产量来影响国际油价,不过中国的资源管控更注重长远,不是单纯为了短期利益,而是为了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全球产业链的合理布局。 中国在资源开发使用上也有自己的规划,不只是管控出口,还在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提升开采和冶炼技术,同时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比如和一些国家合作开发海外矿产,构建多元化的资源供应网络,既保障自己的需求,也尽量减少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 当然,资源管控也会带来一些短期影响,比如全球相关产业成本上升、部分项目延迟,但从长远看,这能倒逼各国重视资源安全,加大技术研发,减少对单一国家的资源依赖,最终推动全球产业链向更安全、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像铟这种广泛用于显示屏、太阳能电池的矿产,中国也是主要生产国,美国和欧盟都把它列为关键矿产,这次中国把它纳入管控,就是提醒各国要重视资源供应链的稳定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看重短期利益,忽视了产业链安全。 中国在资源领域的这些动作,不是要搞“断供”,而是想通过合理管控,让资源开发使用更可持续,同时在全球产业链中争取更公平的地位,毕竟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完全脱离别人,只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才能让全球产业链稳定运行。 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选择阅读了此文,这说明是对我水平的认可,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再次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881
墨魂

墨魂

持续分期不稳定减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