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漂亮,下不去手啊”1940年,23岁的抗战英雄郑苹如被押到城外小树林,特务猥琐的笑,这时候郑苹如提出一个要求,特务听后心生怜悯,成全了她。 上海沪西中山路旁一片荒芜的野地,出现了几个身影。 23岁的郑苹如,被两名特务押解至此。 为首的76号特务头目林之江,猥琐的看着她苍白却依旧惊人的美丽面庞。 “啧啧,这么标致的脸蛋,真叫人下不去手啊!” 郑苹如闻声,缓缓抬起头颅。 “我只有一个请求,请不要打我的脸。让我死得有尊严些。” 片刻沉默后,林之江点了点头。 郑苹如,这位出身名门、曾闪耀上海滩的封面女郎,以最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特工生涯! 1918年,郑苹如生于日本名古屋。 父亲郑钺,是追随孙中山革命的同盟会元老。 母亲木村花子,出身日本名门,温柔贤淑。 特殊的家庭背景让郑苹如有着常人没有的“特点”。 她精通日语,对日本文化了如指掌。 1937年,19岁的郑苹如登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良友画报》封面。 然而,命运的转折猝不及防。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上海沦陷。 郑苹如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而父亲郑钺也转入地下抗日工作。 她的未婚夫王汉勋,一位空军飞行员,在战火纷飞中与她匆匆告别,留下一张照片,随即奔赴战场,生死未卜。 国仇家恨交织,彻底点燃了郑苹如心中报国的火焰。 中统上海区发现了她的独特价值,1938年,郑苹如被秘密吸纳为中统特工,代号“樱花”。 她的任务,是深入日伪高层核心圈,获取关键情报。 从此,她出入日本军官俱乐部,与片山大佐等日军高官谈笑风生,甚至成为他们的“座上宾”。 她利用担任日军新闻电台播音员的机会,接触机密文件。 将大量重要情报,源源不断传递回重庆。 她曾两次发出关于汪精卫即将投敌的绝密预警,可惜未被充分重视,最终汪逆于1938年底公开叛国,给抗战带来巨大损失。 一次大胆的行动中,她奉命接近并试图“软禁”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之子近卫文隆,以期作为谈判筹码。 她成功将近卫文隆灌醉带至酒店,但行动因中统高层顾虑后果而中止。 这次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情报工作的凶险与复杂,也锤炼了她临危不乱的意志。 1939年,汪伪政权在南京上台,其麾下臭名昭著的“76号”特工总部在上海极司菲尔路成立,成为残害抗日志士的魔窟。 76号的头目丁默邨,原为国民党特务,叛变投敌后心狠手辣,人称“丁屠夫”。 因他曾担任郑苹如母校民光中学的校董,中统决定利用这层关系,由郑苹如实施“美人计”,伺机刺杀丁默邨。 郑苹如精心策划了一场“偶遇”。 在电车上,她与丁默邨“不期而遇”,娴熟地提起学生时代的往事,迅速拉近距离。 凭借过人的魅力与智慧,她很快成为丁默邨的“贴身秘书”。 然而,丁默邨狡诈多疑,行踪诡秘,防范极严。 郑苹如曾两次策划刺杀,一次在自家门口设伏,一次在咖啡馆伺机动手,均因丁默邨临时改变行程或护卫森严而失败。 1939年12月21日,圣诞节前夕,郑苹如迎来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她以挑选圣诞礼物为由,撒娇央求丁默邨陪同前往静安寺路上的西伯利亚皮草行。 丁默邨应允后,皮草行内,郑苹如佯装挑选,拖延时间。 而中统行动小组的枪手已埋伏在店外,但就在郑苹如试穿大衣之际,丁默邨特务的警觉让他感到不对劲。 他猛地掏出一叠钞票扔在柜台上,迅速冲出店门,扑向路边的防弹轿车。 埋伏的枪手仓促开火,子弹打在防弹车窗上火花四溅,却未能阻止轿车绝尘而去。 刺杀,最终失败。 行动失败,意味着郑苹如身份暴露。 次日,丁默邨气急败坏地致电郑苹如,以家人性命相威胁。 为了保护父亲和年幼的弟妹,郑苹如决定孤身前往76号魔窟,试图以“情杀”为借口蒙混过关。 她天真地以为,凭借往日情分和精心编造的理由,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然而,她低估了丁默邨的冷酷与76号的残忍。 刚踏入76号大门,她便被逮捕。 搜身时,藏在她大衣的一把袖珍手枪被发现,成为她“特工”身份的铁证。 随后是惨无人道的刑讯逼供。 但郑苹如咬紧牙关,始终坚称刺杀是出于“情伤”,是为泄私愤而雇凶,坚决否认自己是重庆方面的特工。 她的坚韧不屈,保护了中统上海区的其他成员,也保护了家人的安全,却将自己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数月后,1940年2月她被秘密押赴沪西刑场。 于是,便有了她向刽子手提出了“不要打脸”的请求,从容赴死。 郑苹如牺牲后,父亲郑钺不久郁郁而终。 而丁默邨,在1947年,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逮捕枪决。 2009年,上海福寿园立起郑苹如青铜雕像,纪念这位为民族解放献出生命的巾帼英雄。 她的故事,被张爱玲写入《色·戒》,被李安搬上银幕,更被台湾军情局列为《情报典范人物》中唯一收录的女特工。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抗日女谍郑苹如:周旋敌营的英勇传奇)
1955年,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之后周总理的
【2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