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广东花县,96岁的赖汉英弥留之际,拉着族人的手,嘴唇微动,说了两句话——“洪家香火还在”“杨秀清不是洪秀全要杀的”。听得在场人全傻了眼。这个当年太平天国的东殿尚书、洪秀全的小舅子,在临死之前抖出两个沉封了四十多年的秘密。 赖汉英出生在1813年冬天,广东花县一个中等农家,那地方现在是广州花都区赖屋村。他家不算穷,但日子过得紧巴巴。从小接触点文史书,还学了医术,在村里帮人看病抓药。姐姐赖莲英嫁给洪秀全后,他跟洪家走得近,经常串门。1851年金田起义打响,他带了上百花县民兵上紫金山,旗子上写着“奉天诛妖”。这帮人冲锋在前,赖汉英靠这个起点进了太平军核心圈。 起义后,赖汉英升得快。洪秀全封他东殿尚书,管粮草和后勤增援,这活儿关键,因为部队打仗离不开吃喝。1853年,他领三千人夜袭扬州,用火油桶炸开广储门,解了围城,洪秀全赏他“忠勇”黄绫旗。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他管机要事宜,不直接上阵杀敌,但地位稳当。天京事变那年,他没站队,躲过一劫。1864年清军围南京,洪秀全发高烧时叫他去,托付带走幼子洪天佑和玉玺碎片、家谱。他领命护送母子出城,途经丹阳、天长,到安徽定远,过铁链桥时链子断,差点掉下去,还甩开江北民团追兵。把孩子安顿在程家后,他留银子和剑,南下回老家。之后靠行医过日子,隐姓埋名活到高龄。 赖汉英这人命长,经历太平天国全过程,从起义到灭亡。他不光是洪秀全小舅子,还在军中出力不少。历史书上提他不多,但档案里能翻到他的影子。金田起义前,他就帮洪家办事。打仗时,他没当大帅,却管内务,避开前线风险。天京陷落后,大部分太平将领死光,他却逃出生天,去了香港一趟,又回广东乡下。清廷抓人抓得狠,他低调行医,娶妻生子,子孙传下来。1909年春,他得肺病去世前,族人围着听他讲旧事。他强调洪家没绝后,杨秀清死得冤。这些话传开,史学家开始查证,确实对得上些档案。 现在说说赖汉英死前那两句关键话。第一句“洪家香火还在”,指洪秀全小儿子洪天佑没死。历史说幼天王洪天福1864年被俘处决,太平血脉断了。但赖汉英说那是替身,真洪天佑早被他带出南京。孩子十岁,改名程文起,落户安徽淮南程家湾。王妃程氏改嫁程姓大户,孩子随姓,族谱记“咸丰甲寅义子”。赖汉英护送时,带了家谱和银子,确保他们安身。1980年代,程东让老人公开家谱,自称洪氏五代孙,账册上写“洪天佑避祸归隐”。史学家比对时间地点,人名对得上。清档案里捕获的孩子八岁,不是十岁,赖汉英说这点证明替身说。程家后人低调,1997年部分恢复洪姓,现在上百人还在淮南生活。 第二句“杨秀清不是洪秀全要杀的”,直击天京事变核心。1856年,杨秀清权大,自称天父下凡,洪秀全看不惯,想收他的兵权。洪私下找韦昌辉谈,韦有旧恨,杨惩治过他兄长。韦拿模糊诏书“若骄则议其罪”,直接动手,围东王府杀杨全家几千人。杨尸体焦黑,扔街头喂狗。洪秀全没想杀那么狠,后悔了,韦却得势,石达开看不下去出走。赖汉英说诏书伪造,原版只写警告,韦加了处决字。清档案有“出处不明”记录,杨尸细节也对得上。李秀成供词里提韦个人仇恨。事变后,太平军心散,加速灭亡。赖汉英守秘密四十多年,到死才说,可能是为洪家洗刷点。 这两个秘密一出,太平天国历史多出新角度。过去书上说洪秀全杀杨是专权,杨死加速内乱。现在赖汉英的话,让人看到韦昌辉的责任更大,他杀戮太狠,洪优柔寡断没控制住。洪家血脉部分,程家族谱和竹简支持,1990年代发现赖汉英竹简,写“幼王托程家,隐山川间”。清廷斩草除根,洪诸子多死,洪天佑记载少,像故意抹掉。学者有争议,有人说赖高龄记忆错,或护家族名誉。但旁证多,分散几十年,不像编的。程家不愿出头,祖训保密,等洪氏寻根。 赖汉英死后,族人守口如瓶,用半文言记下,藏好。1970年代史学家上门,花县乡下走访,他们才松口,说祖上等时机。安徽程家务农,低调到极点。程东让公开后,学术圈震动,派人查档案,比对一致。无DNA比对,铁证缺,但口述和记录对得上。韦伪诏事,清廷没深挖,得胜后懒得翻旧账。太平败亡根子在天京事变,军乱人心散。程后裔生活平静,秘密如旧书,留人琢磨。 这些事接地气,说白了就是权力斗争和家族延续。太平天国起于农民反清,内部却钩心斗角,杨韦洪三人纠缠,毁了大事。赖汉英活下来,亲眼见全过程,他的话说出后人忽略的点。历史不光是大事件,还有小人物的秘密。洪家血脉若真在,太平遗产多层含义。杨死真相,提醒别全信正史,档案里有猫腻。赖汉英这老头,临终一吐,解开谜团,也留新疑问。 秘密传开,影响不小。学者辩论,有人信赖汉英,有人疑。程家族谱公开,添实锤。太平研究多出分支,书里加注。洪氏后人低调,偶尔恢复姓,但不张扬。赖族人传话,等对得上祖训。整个事像拼图,赖汉英提供关键块。
1909年,广东花县,96岁的赖汉英弥留之际,拉着族人的手,嘴唇微动,说了两句话
吴仁朗说
2025-08-27 09:04:55
0
阅读:1113
不可抗力评论
杨秀清在起义前就假装天父下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