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正脱产的士兵都是精锐,专门用来上阵杀敌的。哪怕是隋唐的府兵也只是半脱产战兵,府兵一丁授田140亩,虽然可以养两三名部曲,让他们种地。但这些部曲要么是招来的,要么是战场上抢来的奴隶,在缺人的情况下农忙时也得下地干活。 而很多王朝士兵都是每年不忙的时候,统一进行军事训练一至两个月,然后持续三~5年,有了一定的军事基础,大战在即, 突击训练半年,配合脱产战兵作战,大部分朝代都在用这个制度。 哪怕是朱元璋时期的明军,开国之军也用的是这个制度。卫所兵一卫5600人,边地卫所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卫所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意思就是守城的就是战兵,每卫有1000余名脱产战兵进行操练,剩余8成或者7成负责种地养活卫所里的2成或3成战兵。而洪武年一共有329卫65所,共计191.5万人,这里面脱产战兵有将近50万人。为了养活这将近50万脱产战兵,100多万卫所兵屯田种地,农闲时才进行操练,上阵好当辅兵。 PS:洪武年有191.5万军户,有将近50万脱产战兵,也差不多这个数,毕竟靖难之役时,朱棣在野战中前后共计杀伤了将近40余万明军
另外这只是一种制度上的改革,并非是战力的追求。先秦时代,魏武卒就饮恨,汉朝依旧走了高质量精锐路线,到了汉末,2万多北军被没什么武器更别说甲胄的20万黄巾压着打,后续两万援军赶到也只是稳住阵线,最后只能欺负黄巾不懂行军扎营。往后就基本不走纯精锐路线了,数量不够精锐也没用,更注重保证数量的同时整体质量提升
先后顺序搞错了,朝廷授田,这田你家里人种也好,雇人种也行,免税,但你必须去参军[抠鼻]不是为了脱产而脱产
用户11xxx97
杀死40万?牛逼
用户10xxx37 回复 08-29 12:17
睁大眼睛看看,杀伤
老胡
府兵应该是免除了租庸调的农民,用以军事征战。新疆的农垦部队,除了少数领导,基本全员都要参加劳动的。
张衡 回复 08-28 14:58
新疆农垦是新中国根据地方情况的一大创新,为稳定西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新疆建设兵团现在也是计划单列。省级。
蒸汽机车 回复 08-29 13:22
就是屯田制的改革,屯兵一户授多少田,必须出一人参军,免税
我家的阳台很大
唐玄宗时期能以比唐初更少的军队拱卫四方,募兵制功不可没,只是唐玄宗没把持住,自己设计的四道防止藩镇割据枝强主弱的防火墙因为沉溺于酒色没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