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的最大官职:1.李白:翰林供奉,无品。2.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从六品上。3.王维:尚书右丞,正四品下。4.白居易:太子少傅,正二品。5.王昌龄:县丞,从八品下。6.李商隐:秘书省校书郎,正九品上。 李白的翰林供奉虽风光,却无品级,仅为唐玄宗的文学侍从。天宝元年,他受召入京,献上《清平调》,诗句华美,深受玄宗赏识。然而,他醉酒戏弄高力士,触怒权贵,很快失宠,仅获门下省左拾遗和江淮兵马都督府从事,皆为八品低职。他在门下省整理文书,案牍堆积,毫无实权,失望之下辞官而去,寄情山水,仕途无望。 杜甫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从六品上,为他仕途顶点。天宝六年,他赴京应试,落榜后滞留长安,生活困顿。安史之乱爆发,他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困于长安,目睹战乱惨状,创作《春望》。至德二年,他脱险获授左拾遗,因直言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后因关中旱灾辞官,流浪至成都。在严武庇护下,他获检校工部员外郎,居草堂,创作“三吏”“三别”,却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王维的尚书右丞为正四品下,仕途较为平稳。他21岁进士及第,初任太乐丞,校对乐谱,后被贬济州司仓参军,巡查粮仓。开元年间,经张九龄提拔,历任左补阙、库部郎中、吏部郎中等职,处理政务。安史之乱中,他被困长安,迫受伪职,战后获赦,升任太子中允、中书舍人,最终官至尚书右丞,掌管尚书省事务,晚年淡泊名利,潜心佛学。 白居易的太子少傅为正二品,仕途成就最高。他29岁进士及第,授校书郎,校对典籍。35岁创作《长恨歌》,批判玄宗荒淫,奠定诗坛地位。他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被贬江州司马,创作《琵琶行》。后任杭州刺史,督修白堤,惠及农田灌溉。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闲居香山寺,著《白氏长庆集》,诗文与政绩并重。 王昌龄的县丞为从八品下,仕途坎坷。他29岁进士及第,授校书郎,整理文卷。后考中博学宏词科,仅获汜水县县尉,巡查地方事务。因性格孤傲,遭同僚排挤,42岁任江宁县丞,处理县务。晚年被贬岭南,担任龙标尉,管理偏远军务,仕途无望,归乡途中被刺史闾丘晓杀害。 李商隐的秘书省校书郎为正九品上,官职低微。他25岁进士及第,授校书郎,校对古籍。因卷入牛李党争,仕途受阻,屡遭贬谪。他在秘书省埋头文牍,整理书卷,诗作如《锦瑟》流传后世,却始终未能摆脱低阶官职的命运。 李白辞官后,游历天下,足迹遍布蜀地、江南等地,创作《蜀道难》《将进酒》等名篇,诗风豪放旷达。安史之乱中,他应永王李璘之邀入幕,担任幕僚,参与军务。永王叛乱失败后,他被流放夜郎,途中获赦,创作《早发白帝城》。晚年他依族叔李阳冰,居当涂,病榻上整理诗稿,口述遗作。762年,他因病去世,享年61岁,诗稿传为后世珍宝。 Du甫离开成都后,沿湘江漂泊,舟中贫困潦倒,创作“三吏”“三别”,记录战乱民生。他在湘江舟中整理诗稿,饱受风寒侵袭,衣衫单薄。770年,他因病重去世,享年58岁,家人整理其遗作,诗作如《江南逢李龟年》成为“诗史”,记录唐朝兴衰。 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潜心佛学,创作《辋川集》,诗画相辅相成。他在庄中整理诗稿,焚香抚琴,生活清净。761年,他在长安宅中病逝,享年60岁,家人将其诗画整理成集,流传后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影响深远。 白居易晚年因儿子夭折,淡出官场,居洛阳香山寺,潜心佛学,整理《白氏长庆集》。他焚香读书,闲居寺中,诗文创作不辍。846年,他因年老体衰去世,享年73岁,家人整理其墓志铭,记载其“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的辉煌仕途。 王昌龄被贬龙标尉后,管理偏远军务,生活清苦。他在黔阳处理文书,事务繁琐。756年,他归乡途经亳州,被刺史闾丘晓寻衅杀害,享年58岁。其边塞诗如《出塞》慷慨悲壮,诗稿散落,友人整理后流传千古。 李商隐仕途无望,晚年居郑州,整理诗稿,创作《无题》等名篇。他在宅中埋头写作,案牍堆积。858年,他因病去世,享年46岁,家人整理其遗作,诗作情深意切,缠绵悱恻,影响后世深远。
青瓷如玉,美人如画。
【1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