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武专家张宪义携带机密叛逃美国,时隔28年后,他公开为自己的行为

烟雨评社 2025-08-29 15:21:52

1988年,中国核武专家张宪义携带机密叛逃美国,时隔28年后,他公开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意外地得到不少称赞,这一切源于他当年窃取的资料,竟然在今天影响了台海局势的走向。 一个叫张宪义的人在美国的访谈里,说了句“我是台湾人,更是中国人”,搅动了舆论。很多人还在争论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叛徒,真正的关键,是1988年他从台湾带走的那只黑色密码箱。 那箱机密,可以说浓缩了蒋氏父子几十年的一个梦。这个梦的起点,是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蒋介石彻夜难眠的焦虑。他觉得,手里没这个“家伙”,就永远没底气。 于是,一个耗资几十亿美元、代号“新竹计划”的庞大工程,就这么以“民用核电”的名义悄悄上马了。蒋经国接手后,更是把它当成了压箱底的“战略王牌”。 那箱子里的东西,反应堆设计图、从南非偷偷买来的铀矿石数据、跟以色列私下交易的记录……每一项,都撕毁了1955年台湾跟美国签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协议》。这根本不是为了发电,而是要造出能装上导弹的核弹头,一个分裂的、危险的幻想。 可笑的是,在台湾当局眼里这是“底牌”,在美国人那儿,它从来都只是一枚棋子,随时能用,也随时能扔。一开始,美国人看着台湾搞,心里盘算着这可以拿来牵制大陆。后来,为了联合中国对抗苏联,这枚棋子就必须被废掉。 美国中情局的眼光很毒,他们选中了核武专家张宪义。这个在美国留过学、内心对国民党宣传早有怀疑的人,简直是完美的突破口。再加上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巨大冲击,让这位核专家心里更是五味杂陈。 策反的过程,软硬兼施。一边是“我们可以保护你老婆孩子”的威胁,另一边又是“阻止两岸同胞打核战争”这种宏大叙事的诱惑。说白了,就是利用一个人的弱点和理想,来服务美国的全球战略。 1988年1月12日,张宪义拎着那只装满秘密的箱子,用一本CIA给的新加坡护照,从高雄机场悄然离境。当这箱情报抵达美国,一场巨大的风暴瞬间在台湾引爆。 美国立刻启动“断箭”行动,带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人杀到新竹,突击检查。反应堆被拆了,浓缩铀被运走,关键设备贴上封条。台湾二十多年的核武梦,一夜之间碎得干干净净。 消息传到病榻上的蒋经国耳朵里,这位强人当场精神崩溃,呕出一口血,第二天就去世了。可见这“底牌”在他心中的分量有多重。而张宪义本人,也瞬间从上校专家,变成了被全球通缉的“叛国贼”,从此背负着撕裂的评价。 事情过去这么多年,那只密码箱的“核辐射”其实一直没散。美国拿着箱子里的核设施坐标和参数,在西太平洋建起了反导雷达网,把当年的秘密变成了今天遏制大陆的优势。 更危险的是,那个拥核的幽灵还在岛内游荡。总有些“台独”势力不死心,妄想着靠所谓“不对称战力”重启计划,想把所有台湾民众绑上战车。 这段历史也让大陆方面更加警醒,任何企图分裂的行径,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们看到近年来的军事演习和常态化巡航,都是在防止历史重演。 说到底,那只黑色密码箱像一个物证,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想靠外部势力撑腰,想用极端手段谋求分裂,最后只会让自己变成大国博弈的牺牲品,成为别人棋盘上的“靶心”。 张宪义个人的选择是对是错,后人可以评说。但他被美国利用、服务于美国利益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台海真正的安全,靠的绝不是一箱危险的机密,而是牢牢扎根于“一个中国”的原则,靠的是所有中国人一起走向统一的决心。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中国日报网《美中情局间谍卧底台湾20年 废掉台湾核武武功》 环球时报《台湾核武计划破产始末》 中国青年网——台媒曝台湾曾秘密研制核弹 引发6次氢爆意外

0 阅读:1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