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真是中国领先吗?为何战场上被打下的,全都是中国无人机,而外国无人机就很少被打下?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是个常见的数字与技术的认知偏差。战场上中国无人机被打下得多,不是技术不如人,实在是出场次数太多、身份太特殊了。 俄乌战场堪称全球无人机最密集的“试验场”。2024年一年里,乌克兰就生产了超过120万架无人机,俄罗斯更猛,造了快140万架。 这么多无人机在天上飞,被打下来的自然少不了,俄军累计摧毁了约4万架,乌军也打掉了3.7万多架。但仔细看看这些无人机的来源就不难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中国间接买的民用无人机改装的。 中国民用无人机本来就厉害,光大疆一家在2025年就占了全球消费级市场72%的份额。 这些无人机原本是用来航拍风景、给农田打药、检查电网的,性价比高又好用,俄乌双方自然都爱用。投入的数量比其他国家的无人机多得多,被打下来的数量多也就不奇怪了。 这就像一百架飞机和十架飞机比,被击中的概率肯定不一样。而且实际上,这些无人机的拦截率还不到3%,大部分都能完成既定任务。 更重要的是,这些被击落的大多是“兼职”的民用无人机。它们本来就不是为打仗设计的,改成作战用后,防御能力和抗干扰本事肯定比不上专业军用无人机。 可就算是这样“业余”的装备,居然能造成战场上不小的人员伤亡,这反而说明中国无人机的基础技术有多扎实。 要是换成中国专门造的军用无人机,比如翼龙、彩虹那些,续航时间更长,能带的弹药更多,隐身性能也更好,在正规战场上的表现只会更出色。 而且别担心,咱们不光无人机造得好,打无人机的本事也是世界一流。沙特阿拉伯买了中国的“沉默猎手”激光防御系统,就在实战测试中表现出色,专门对付那些来偷袭的无人机。 这套系统能360度转圈自动找目标,最远能打4000米外的无人机,又高效又实惠。 所以说,战场上中国无人机被打下得多,其实是特殊场景下的数量效应。论真本事,不管是民用还是军用无人机,中国都是实打实的领先者,再加上顶尖的反无人机技术,咱们在无人机领域的整体实力根本不用怀疑。 那些被击落的数字,不过是中国无人机在全球用得太广的侧面证明罢了!
简直是丧心病狂,乌军开始在前线使用重型四轴无人轰炸机。 乌军的无人机又一次进
【10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