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光刻机断供还可怕的?日本垄断的光刻胶,这刀真要捅下来,中芯、长存恐“断气”

云云聊聊娱 2025-09-01 19:30:44

比光刻机断供还可怕的?日本垄断的光刻胶,这刀真要捅下来,中芯、长存恐“断气” 光刻胶圈外人听着陌生,但在芯片制造的世界里,它就是血液,是命脉。没了它,再先进的光刻机也是一堆废铁。这玩意儿的致命之处还不止于此,它有保质期,短则半年,长则一年,根本没法像囤粮食一样囤积。 一旦供应链断了,有些晶圆厂可能撑不过30天就得停产。这就像是被人直接拔掉了氧气管,窒息感扑面而来。光刻胶的成本占了整个芯片制造的35%,相关工序更是耗掉了一半的时间。所以说,谁掌握了高端光刻胶,谁就扼住了芯片技术进步的咽喉。 这个咽喉,现在基本被日本企业死死掐住。全球高端市场,他们拿下了差不多93%的份额,最新数据也显示高达87%。像东京应化工业,一家就占了全球近23%的份额,简直是巨无霸一样的存在。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人家的功夫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练了。 到了八九十年代,日本企业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靠的是什么?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基础材料上死磕。 他们对原料纯度、分子结构的追求到了偏执的程度,还跟设备厂商深度绑定,确保自己的胶能和最新的机器完美适配。再加上严密的专利网和技术保密,硬是给自己筑起了一道别人难以逾越的防御工事。 最近日本政府更是直接出手收购了光刻胶巨头JSR,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了,而是上升到了国家意志层面,就是要用全国之力来加固这道壁垒。他们不光在光刻胶上领先,在硅晶圆、光掩膜基板这些关键材料上,同样是霸主。 面对这种立体化的封锁,中国的突围战打得异常艰难,但并非没有章法。我们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从各个角落寻找突破口。 最典型的战术就是“釜底抽薪”,打造完全自主的产业链。南大光电就是这方面的尖兵,他们硬是啃下了最难的功能树脂合成技术,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条龙全部打通。 2020年他们搞出了第一款通过验证的国产ArF光刻胶,到今年,已经有三款产品通过了客户认证。他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抢下ArF光刻胶超过15%的市场份额。 还有一种战术叫“侧翼渗透”。晶瑞电材的KrF光刻胶,已经开始给12英寸晶圆厂批量供货了,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但已经成功切入主流市场。 珠海有家企业也成了华南首家干膜光刻胶生产商,精度做到了15微米以下,在特定领域站稳了脚跟。 更有意思的是“跨界入局”。一些原本做PCB光刻胶的老牌企业,比如容大感光,也开始杀入半导体领域,还实现了35%的营收增长。这些企业的加入,带来了成熟的工艺和市场经验,加速了整个追赶的进程。 当然挑战依旧巨大。我们的高端光刻机还是短板,没有好的“相机”,再好的“胶卷”也难以验证和优化。高端人才的积累和技术沉淀,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日本的技术封锁和市场优势,短期内依然坚如磐石。 这场围绕光刻胶的博弈,本质上是科技主导权的争夺。一方是凭借历史和生态优势进行战略防守,另一方则是利用国家战略和市场活力展开多点进攻。 最终谁能笑到最后,不取决于实验室里的漂亮数据,而在于谁能真正在晶圆厂的产线上,解决那些最棘手、最实际的问题。

0 阅读:78
云云聊聊娱

云云聊聊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