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还是来了! 美国商务部悍然宣布: 将英特尔(大连)、三星(中国)、SK海力士(中国)三家在华核心半导体企业踢出经验证最终用户授权名单。 这事儿看着是调整一份名单,实则藏着美国的小心思。 他们铁了心要掐断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命脉!从尖端技术到核心设备,甚至连顶尖人才都不放过,摆出一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彻底封锁中国崛起之路的架势。 要知道,这三家企业可不是普通的工厂,它们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里占着关键位置,英特尔大连厂涉及高端芯片封装测试,三星和SK海力士在华工厂则是存储芯片领域的重要力量。 不少国内电子企业的核心元器件都得依赖它们,美国把它们踢出授权名单,意味着这些企业以后想从美国获取先进技术、采购关键设备,都会变得难上加难。 更狠的是,这背后还藏着“连坐”的意思,不光这三家企业受影响。 它们上下游的国内合作伙伴,比如给这些工厂提供配套服务的本土企业,还有依赖这些工厂芯片的终端厂商,都可能被波及,整个产业链都得跟着捏把汗。 美国这么干,说到底还是怕中国半导体产业真的起来了,这些年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从设计到制造,再到设备材料,都在一步步突破。 之前美国搞芯片禁令,限制高端芯片和制造设备出口,就是想卡住我们的脖子,可没想到中国企业反而越挫越勇,国产芯片的产能和技术水平都在稳步提升。 这次拿这三家在华工厂开刀,就是想换个角度下手,既然直接卡中国本土企业效果不够,那就从在华的外资企业入手,切断它们和美国技术体系的联系。 相当于给中国半导体产业链“釜底抽薪”,让我们即便有外资工厂,也拿不到先进技术,最后还是得依赖美国主导的供应链。 可美国这次注定要失算,这三家企业在华经营多年,早就和中国市场深度绑定了,三星和 SK 海力士在华工厂,生产的存储芯片大部分都供应中国市场。 要是因为美国禁令没法正常运营,损失最大的其实是它们自己,英特尔大连厂也是英特尔全球产业链里的重要一环,切断和中国的联系,会打乱英特尔自己的全球布局。 这些企业肯定不会甘心就这么放弃中国市场,大概率会想办法和美国政府谈判,或者寻找替代方案,不会真的跟着美国的禁令走。 中国这些年早就不是只能被动挨打的状态了,从美国第一次搞芯片禁令开始,中国就加大了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力度,国产设备、材料、设计软件都在快速进步。 以前我们可能在某些高端领域依赖美国技术,但现在,中芯国际已经能生产 14 纳米芯片,长江存储的存储芯片也能满足不少中低端市场需求。 国产光刻胶、刻蚀机也开始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就算美国想切断先进技术来源,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有了自己的“基本盘”,能保住产业链的稳定,再慢慢往高端突破。 这种靠技术封锁打压竞争对手的套路,美国其实不是第一次用,在国际上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只是有些没那么受关注,却能清楚看到这种手段的局限性。 比如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曾经风光无限,甚至把美国的英特尔、AMD都逼到了绝境,美国一看急了,就开始对日本下狠手。 可没想到日本企业虽然受了重创,却没有彻底放弃,而是转头往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发力。 美国当年想彻底打垮日本半导体,最后却没能如愿,反而让日本在产业链的其他环节站稳了脚跟。 还有上世纪 90 年代的法国阿尔斯通,当时电力设备技术全球领先,甚至比美国的通用电气还强,美国为了打压法国,先是以“违反美国出口管制”为由,逮捕了阿尔斯通的高管。 然后逼迫阿尔斯通把核心的电力设备业务卖给通用电气,这招看着够狠,阿尔斯通也确实失去了核心业务,但法国并没有因此放弃高端制造。 现在法国的阿海珐集团在核能设备领域依然全球领先,空客公司更是和美国波音平分全球民航市场。 这些例子都说明,靠技术封锁打压竞争对手,短期可能会造成麻烦,但长期来看,根本挡不住一个国家追求技术进步的决心。 中国半导体产业现在面临的情况也是一样,美国的禁令虽然会带来短期的困难,但也会倒逼中国企业更快地突破技术瓶颈,加快国产替代的速度。 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起步阶段,现在有市场、有人才、有资金,只要坚持下去,迟早会突破美国的封锁,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 美国这次的如意算盘,注定要落空。 信源:环球网——2025-09-01——《美对三家涉华芯片工厂下黑手,中国商务部:将坚决维护企业正当权益》
中国取消2550亿订单,光刻机已经“停工”,美国芯片公司开始着急:芯片还能卖给谁
【9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