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底,周总理访问埃及,在总统举行的招待会上,一位当地情报高官趁周总理面前

千百年一叹 2025-09-02 05:51:08

1963年底,周总理访问埃及,在总统举行的招待会上,一位当地情报高官趁周总理面前无人时,上来与周总理握手并低声说:你们驻苏丹大使馆内装有窃听器!说完,此人就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在国际格局紧张的年代,中国面对外部压力,如何通过外交行动开拓新路径?一个神秘提醒,又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这不仅仅是访问行程,更是打破孤立的关键一步。 六十年代初,非洲大陆上独立浪潮涌动,许多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新政权。中国当时正处于中苏关系恶化时期,美苏两国试图在多领域限制中国影响力。周恩来提出主动走出去的思路,建议访问非洲国家,以加强联系。中央经过讨论,决定派代表团出访。 从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行程覆盖埃及等十国,总时长55天。这次访问旨在维护友好关系,推动合作。埃及作为首站,与中国早有基础。周恩来与纳赛尔总统在万隆会议上已有交往,中国曾在埃及独立后提供援助。代表团抵达后,与当地民众互动频繁,展现平易近人姿态,提升了埃及民众对中国好感。纳赛尔亲自欢迎,并授予勋章表示感激。 访问埃及期间,纳赛尔举办欢迎宴会。周恩来与埃及官员交谈中,一名情报官员接近握手,低声警告苏丹大使馆有窃听器,随即离开。这件事引起周恩来注意。他回忆与中国苏丹贸易中,对方常能预知中方意图,导致谈判不利。团队讨论后,有人怀疑提醒可靠性,但周恩来认为需认真对待。决定继续行程,同时从国内调专家调查。访问推进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地,周恩来会晤领导人,讨论合作。突尼斯停留短,但处理建交事宜。加纳访问时,该国发生政变未遂,周恩来坚持前往,简化礼仪,体现支持。 代表团到达马里、几内亚,苏丹访问前,专家已到大使馆。检查会议室每个角落,发现细线连接窃听装置,延伸到馆外建筑。行动队进入该楼,发现房间空置。调查显示,该建筑为美国工作人员住所,已被征用。这揭示美国干扰意图。 周恩来向苏丹领导人通报,留他们处理。访问继续到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周恩来通过会谈,推动外交联系。整个行程,中国代表团不畏劳顿,逐国访问,增进了解。这次出访不仅维护了关系,还让非洲国家对中国产生好感。 后续调查确认窃听器事件属实。周恩来返回后,此事成为外交经验。访问成果显著,中国与非洲各国建立稳固基础,推动后续合作。周恩来外交能力在行程中体现,帮助中国在国际上扩大影响。非洲独立运动与中国支持相呼应,形成互利格局。这次访问奠定中非关系基调,影响深远。

0 阅读:131
千百年一叹

千百年一叹

历史长河中的悲欢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