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加坡印度裔专家马凯硕直言:“亚洲国家在西方围堵中国时的沉默,就是在给自己挖坑,因为中国为亚洲挡住西方的子弹,如果中国顶不住,亚洲其他国家也会成为西方的盘中餐,有些亚洲国家不仅不帮中国,还站队到西方,这种行为非蠢即坏!” 2025年,当西方以“芯片四方联盟”“高关税壁垒”围堵中国时,马凯硕的这番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亚洲国家命运的清醒预判。
那些投靠西方的国家,看似暂时避险,实则早已踏入“陷阱”,而历史与现实的案例,早已写清了结局。 要懂马凯硕口中的“坑”,先看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教训。彼时日本半导体产业风头无两,占全球市场份额超50%,却触动了美国霸权神经。
美国通过《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再以“反倾销”名义对日本半导体加征重税,甚至要求日本开放市场、限制产能。
日本选择妥协,最终半导体产业被彻底肢解,昔日“东洋硅谷”沦为“高科技荒地”。
马凯硕点明:“美国的零和博弈逻辑从未变过,谁威胁它的主导地位,谁就会被打压。”如今亚洲国家投靠西方,不过是在重蹈日本的覆辙。 可有些国家依旧执迷不悟,越南就是典型。2025年初,越南为摆脱对中国经济依赖,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以为能抱上“大腿”。
结果短短数月,对华出口顺差腰斩,纺织订单被印度抢走15%以上,电子代工厂因失去中国供应链支持陷入停摆。胡志明市工业园里,曾经忙碌的生产线变得冷清,失业工人挤满劳务市场。
越南忘了,自己的产业链早已与中国深度绑定,脱离中国谈“独立发展”,不过是空中楼阁。 印尼的遭遇更具警示性。2025年6月,印尼为讨好美国,高调举行联合军演,却没想到中国随即暂停两项大宗矿产合作。
消息一出,印尼矿业股两周内暴跌23%,雅加达证券市场蒸发近300亿美元。总统佐科此前规划的“全球新能源出口中心”蓝图,因失去中国这个最大买家和技术合作伙伴,瞬间变得模糊。
要知道,中国不仅是印尼矿产的主要进口国,更是其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关键推手,这种“为美国弃中国”的选择,本质上是断自己的发展后路。 更讽刺的是,美国给这些“追随者”的“回报”,堪称“侮辱性补偿”。菲律宾配合美国在南海挑衅,导致香蕉出口份额从70%暴跌至20%,美国仅象征性送上25万美元台风物资;
日本连年激增军费、修改和平宪法,换来的却是美国对其钢铁产品的持续加税。马凯硕犀利指出:“这些国家不是中立,而是投机,可投机者从来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与利益。” 反观中东国家,早已看清这场博弈的本质。沙特、阿联酋一边与美国维持能源合作,一边用人民币结算对华贸易;伊朗更是宣布未来50%石油出口将采用人民币结算。
它们清楚,中国的市场稳定、合作诚意,比美国空洞的承诺更可靠。而中国也用实力证明,自己是亚洲的“稳定器”。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报告显示,中国贡献了亚洲近一半的经济增长;RCEP推动东盟对华贸易额增长12%,远超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至今无实质性自贸协议)。 面对西方围堵,中国不仅扛住了压力,更守住了亚洲的“防线”。中芯国际14nm芯片量产打破技术封锁,稀土精炼97%的全球垄断率掌握产业命脉;
对加拿大油菜籽、立陶宛银行的精准反制,让西方不敢轻易越界。马凯硕强调:“中国挡住的不是自己的麻烦,而是西方对亚洲的全面施压。
如果中国顶不住,西方的关税、技术封锁 next 就会落到其他亚洲国家头上。” 如今,连欧盟和日韩都开始松动——不再完全跟随美国的贸易禁令,悄悄恢复与中国的产业合作。这恰恰说明,中国的实力与合作价值,不是西方的胁迫能掩盖的。
那些还在观望或站队西方的亚洲国家,该醒醒了:历史早已证明,美国不会真正帮助任何国家发展,只会维护自身霸权;现实也告诉我们,中国才是亚洲经济的核心引擎、稳定基石。 马凯硕的警告,终究是希望亚洲国家跳出短视:选边西方不是“避险”,而是“自投罗网”;与中国合作不是“妥协”,而是“共赢”。
亚洲的未来,不该是美国棋盘上的棋子,而应是各国携手发展的共同体。若继续装聋作哑,等到中国这道“防线”被突破,再想回头,恐怕早已沦为西方的“盘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