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天发文说:“我刚刚与北约秘书长进行了交谈,为本周四在巴黎举行的“

重楼读世界 2025-09-02 16:37:46

法国总统马克龙今天发文说:“我刚刚与北约秘书长进行了交谈,为本周四在巴黎举行的“自愿联盟”会议做准备。 我们将与我们的伙伴以及北约携手,为乌克兰制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是在和平道路上取得可靠进展的必要前提。 表面看,马克龙在为乌克兰争取战后安全框架,实则剑指美国可能的“背叛”。今年2月特朗普刚上任时,就放风要和俄罗斯“直接谈”,甚至被曝可能接受俄方提出的“势力范围划分”,吓得欧洲连夜开会。当时马克龙就警告:“若美俄私下交易,乌克兰可能被牺牲。” 如今三个月过去,欧洲的焦虑有增无减。8月28日北约防长会泄露的文件显示,美国正施压欧洲减少对乌军援,转而要求乌克兰接受“冻结冲突”。 这种态度转变,让巴黎和柏林如坐针毡,他们清楚记得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教训,更担心重蹈1990年代“北约空心化”的覆辙。 马克龙的紧急动作,暴露了北约内部的分裂。今年7月,五国(法、意、捷、匈、波)公开拒绝参与美国主导的“重新武装乌克兰”计划,理由是美国要求北约国家自掏腰包购买美制武器。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操作,让欧洲意识到:跟着美国混,迟早要“吃土”。 马克龙推动的“自愿联盟”,让人想起冷战初期北约的建立逻辑。1949年美国牵头成立北约时,承诺“集体防御”,但1966年戴高乐退出军事一体化机构,法国开始追求“欧洲人的欧洲”。如今历史正在重演,当美国要求欧洲为乌克兰流血,马克龙却想建立“欧洲版北约”。 这种转变在军事部署上尤为明显。今年3月巴黎峰会,法英提出向乌克兰派驻“多国部队”,但美国当场排除地面部队可能。 如今马克龙计划将北约总部设在巴黎,表面是为协调对乌援助,实则是想架空华盛顿的指挥权。就像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时,英法绕过美国发动军事行动,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乌克兰的反击正在动摇北约根基。8月21日的输油管道袭击,导致匈牙利石油储备仅够维持10天,斯洛伐克加油站排起长队。这种“不对称打击”暴露了北约的致命弱点:当成员国能源命脉被对手掌控,所谓“集体防御”就是空谈。 法国的算盘打得精妙。通过主导“自愿联盟”,马克龙既能转移国内对养老金改革的抗议,又能重塑法国“欧洲领导者”地位。 在巴黎峰会筹备期间,法国国防部秘密起草的《欧洲安全架构》文件显示,马克龙计划建立“欧洲防务基金”,用欧盟预算补贴军工企业,逐步摆脱对美依赖。 这种策略在军工领域初见成效。今年6月,法德联合研制的“未来空战系统”(FCAS)完成首次试飞,标志着欧洲在五代机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意大利拒绝采购F-35战机,转而增购法国“阵风”战斗机。这些动作都在向美国传递信号:欧洲的防务自主,绝不只是口号。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正在反噬跨大西洋联盟。7月17日,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警告:“若西方在100天内不结束对乌军援,俄罗斯将先发制人。” 这种核威慑言论,让欧洲惊出一身冷汗。更现实的是经济冲击,8月欧元区通胀率飙升至6.8%,德国工业产出连续四个月下滑。 华尔街已拉响警报。高盛报告指出,若美俄关系缓和导致能源价格暴跌,美国页岩油企业将面临大规模破产。 泽连斯基的处境愈发艰难。尽管马克龙承诺“安全保障”,但法国拒绝提供远程导弹和战斗机,德国则坚持“不派地面部队”。 更讽刺的是,乌克兰发现“自愿联盟”文件中,关于“战后撤军机制”的条款模糊不清,这让人联想到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北约对科索沃的“集体遗忘”。 基辅的焦虑在军事部署上显露无遗。8月25日,乌军秘密将S-300防空系统调往西部边境,防备的不仅是俄军,还有可能出现的“北约内讧”。 从戴高乐退出北约军事机构,到马克龙推动“欧洲防务自主”,法国始终在寻找“战略自主”的平衡点。如今乌克兰危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欧洲的集体焦虑与美国的战略退缩。 当马克龙在巴黎高谈“团结”时,布鲁塞尔的官员们却在为军费分摊争吵,这种表里不一,或许才是“自愿联盟”最大的隐患。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欧洲的抉择将深刻影响全球格局。若不能真正实现防务自主,等待他们的或许不是“强大的安全保障”,而是另一个“慕尼黑时刻”。 信息来源: 法国总统马克龙:刚刚与北约秘书长进行了交谈,为本周四在巴黎举行的 汇通财经2025-09-02 00:17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重楼读世界

重楼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