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这块虎骨刻辞,差点就被封神榜骗了… 不同于商王昏庸残暴的印象,这块虎骨上却记录他勇猛捕虎,正面包含 20 个文字,大意是:“商王在位的第三年十月辛酉日,即举行劦祭的那天,在名为鸡麓的山林搞了一次田猎活动,捕获了一只大老虎。” 取虎腿骨,刻字嵌绿松石,来记录下商王的英勇。实际上纣王是周人起的蔑称,商人称 “帝” 不称 “王”,由于各朝代层层加罪,才有了 “昏庸残暴” 的商纣王…… 这块虎骨刻辞可不是随便的古董,它是商代人亲手刻下的 “日记”,比后世那些史书靠谱多了。毕竟写历史的人难免带自己的立场,可骨头不会说谎,上面的文字明明白白记着商王的狩猎功绩,这跟 “昏庸” 根本沾不上边。咱们总说要信一手史料,这虎骨就是最硬的一手证据,比几百年后才写出来的文献实在多了。 周人叫他 “纣王”,本身就藏着小心思。你想啊,周是从商的属国慢慢壮大,最后推翻了商朝的。要是不把商王说成是个坏君主,那周人起兵夺权不就成了乱臣贼子?所以给对手起个蔑称,再编点残暴的故事,才能让自己的统治名正言顺。这就跟后来改朝换代时,新朝代总会把前朝末代皇帝骂一顿一个道理,本质上是为了政治合法性。 更有意思的是,“昏庸残暴” 的帽子是越传越厚的。商代刚灭亡的时候,周人说的 “罪状” 还没那么夸张,可越往后,各个朝代添油加醋,把各种坏事儿都往他身上安。到了《封神榜》这种小说里,更是直接把他写成了狐狸精迷惑的暴君,老百姓看得多了,自然就把文学形象当成了真实历史。可没人想想,要是商王真那么昏庸,商朝怎么能统治几百年,还创造出那么发达的甲骨文和青铜文明? 其实这事儿也提醒咱们,看历史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得多翻翻看当时人留下的东西。一块虎骨就能推翻流传千年的刻板印象,谁知道还有多少被误解的历史人物等着被正名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感到对不起负责西征粮台的王若农,此人跟了他十几年,却始终不能补
【8评论】【10点赞】
用户10xxx33
商朝的君主按他们自己传统,生前称王,死后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