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之女:长期背负着「汉奸女儿」的骂名

惜芹评过去 2025-09-05 04:34:30
汪文惺1914年出生于一艘远洋轮船上,因出生时体弱,被寄养在父亲汪精卫好友曾醒家中,按「醒」的谐音取名为「惺」。她的父亲汪精卫早期是知名革命党人,母亲陈璧君是马来西亚富商之女。所以她自幼随父母在法国、日本等国生活,接受西方文化教育。1938年汪精卫公然叛国投敌,当时24岁的汪文惺正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求学。这一事件给她带来了巨大冲击,同学们对她的态度急转直下,往她课桌上塞纸条骂她是「汉奸女儿」,甚至有激进学生往她身上泼墨水。但汪文惺没有选择沉默,她多次投身学生请愿活动,在街头演讲时大声疾呼:「抗日救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我父亲的错不能代表我!」1940年汪伪政府建立后,汪精卫多次邀子女前往南京「相聚」,汪文惺却选择与清苦教师何孟恒结为连理,在上海举办简约婚礼。婚礼当日,汪精卫让秘书送来金条与首饰,她原封未动地退回,称「我不愿用满是血腥的钱财」。之后,为避开政治纷争的漩涡,夫妇俩带着孩子几经辗转来到香港,住在贫民窟的阁楼中。汪文惺白天在私立小学教授算术课程,晚上帮人抄写文稿来维持生计。即便面对邻居的恶语相向,骂她是「汉奸种」,她也义正言辞地回应,自己从未花过父亲一分钱,也未做过违背良心的事。 后来,汪文惺成为香港大学植物系颇具名气的教授。她每日清晨会提着标本箱前往太平山采集植物样本,办公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写着「行无愧怍心常坦」的书法作品。退休之后她前往美国定居,但一直保持着中国的生活习惯,每日清晨饮用绿茶,还用毛笔书写日记。在给侄女的信件里,她曾表示「父亲选错了人生道路,这成了家族难以磨灭的耻辱。然而我坚信,尽管人无法自主选择出生的家庭,但能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2015年,汪文惺在旧金山离世,享年101岁。临终前,她嘱咐子女将自己的骨灰撒入长江,说「让我离祖国更近些」。

0 阅读:0
惜芹评过去

惜芹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